2025年能耗強度降3%,“十四五”約束性指標能完成嗎

3月5日,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開幕,國務院總理李強作政府工作報告。今年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提到,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降低3%左右。

多位業界人士分析稱,在“十四五”收官之年,設定這個年度目標不僅兼顧了“十四五”全國能耗強度下降的階段性目標,也增強了地方上完成分解目標的信心,不至於有過大壓力導致可能的行爲變形。

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又稱能耗強度,是指單位國內生產總值所需消耗的能源。它是衡量能源資源利用效率的關鍵指標,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經濟發展的質量效益。能耗強度是“十四五”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一項約束性指標。此前,國內能耗強度目標曾因完成情況滯後引起社會關注。

根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十四五”期間全國能耗強度、碳排放強度需分別降低13.5%、18%。按此測算,能耗強度、碳排放強度年均應分別降低約2.9%、3.9%。

近三年國家統計局的公開年度數據顯示,“十四五”前三年全國能耗強度同比分別降低2.7%、0.1%、0.5%,碳排放強度同比分別降低3.8%、0.8%、持平。根據上述數據推算,當前距離完成“十四五”節能降碳考覈目標仍有距離。但從另一組數據來看,完成能耗強度下降目標卻又指日可待。國家發改委此前初步測算顯示,扣除原料用能和非化石能源消費量後,“十四五”前三年,全國能耗強度累計降低約7.3%。

根據國家統計局近日公佈的數據,2024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比上年降低3.8%,超額完成“降低2.5%左右”的年度目標任務。

中國能源研究會能源政策研究室主任林衛斌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目前有關節能降碳的指標存在兩種統計覈算口徑:一是按照傳統的核算方式,二是扣除了原料用能和非化石能源消費量,也就是說能源消費總量的統計口徑僅涵蓋化石燃料。目前,我國正處在從“能耗雙控”向“碳排放雙控”逐步轉變的過程中,約束性指標會以第二種統計覈算口徑進行考覈。這既符合發展清潔能源的政策趨勢,也增強了各地完成任務目標的信心。

按照最新的統計數據,“十四五”前三年,全國能耗強度累計降低約7.3%,第四年降低3.8%,第五年若能降低3%,則五年降低13.5%的目標剛好能夠完成。在公佈去年超額完成年度能耗強度目標之後,國家發改委也表示,要“打好能耗雙控收官戰,努力完成‘十四五’目標任務”。

據第一財經記者統計,今年各省份的政府工作報告中,超過20個省份在主要預期目標中明確要完成節能減排降碳目標,而且不乏多省設定能耗強度目標‌。其中,黑龍江提出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降低3.5%左右,新疆提出降低3%以上,重慶提出下降2.5%,江蘇、吉林提出下降2%左右‌。

廈門大學中國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長林伯強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在“十四五”收官之年,完成節能降碳目標應該遵循兩條基本路徑。一方面各地要努力“開源”,加大可再生能源的開發、消納和存儲;另一方面要堅持“節流”,做好節能工作、嚴格控制高耗能項目建設,才能從根本上實現清潔能源替代、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協同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

林衛斌認爲,在扣除原料用能和非化石能源消費量之後,目前看來各地非常有望完成“十四五”節能降碳相關目標任務,甚至全國能耗強度下降會超過3%。這主要是因爲新能源發展速度快,如果水電形勢好,那麼超過3%可能性將會比較大。但同時,在保障經濟平穩運行的前提下,各地應有計劃、有重點地組織節能降碳工作,擴大非化石能源消費,避免出現爲了快速完成硬性指標而出臺簡單粗暴的舉措,包括“一刀切”限制企業用能情況,確保政策精準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