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買房攻略 掌握4利基

捷運站、公車轉運站附近等周邊優質地段,往往是房產保值,甚至增值的重要關鍵。(王莫昀攝)

購屋是一項長期的投資決策,不論是自住還是投資,都希望買到的房子能抗跌保值、將來容易出售或出租。專家建議,購屋者在選擇物件時應該特別注意「低總價,減輕購屋負擔,擴大選擇空間」、「地段好,區域發展與生活機能不可忽視」、「流通性佳,未來轉手與出租更便利」、「公共建設、科技園區,就業力帶動需求紅利」等4大利基,有助購屋置產立於不敗之地。

在目前房價高漲且貸款利率偏高的環境下,選擇總價相對較低的產品是降低風險的第一要務。一般建議總價控制在自己財務可承擔範圍內,避免貸款壓力過重,導致生活品質下降,不僅是自住首購族的首選,也更容易找到願意承接的買家或租戶。低總價產品涵蓋了小坪數公寓、小宅型套房等,這類產品單價雖高,但整體總價易入手,更貼合新世代購屋需求。

其次「地段」依舊是房地產不變真理,優質地段不僅能帶來較好的居住體驗,也能提升資產價值的抗跌力,專家點出4大優質地段物件最值得青睞。首先捷運站、公車轉運站附近,交通便利,吸引上班族及學生租賃需求;其次,重劃區與新興生活圈,因城市發展重心轉移,基礎建設完善;優質學區則可帶動家庭自住與租賃市場活絡;最後,醫療機構、商圈周邊,因生活機能完整,租賃需求穩定。這些地段具有較低的空置率,房價波動相對平穩,是長期持有的理想選擇。

未來無論是要自住還是變現,物件的流通性是關鍵。流通性好的房子代表容易找到買家或租客,降低資金套牢風險。市場人士指出,提升流通度,要掌握3大利基,戶型方正、格局實用,車位充足且交通便利,以及市場熱門的總價帶,具備上述條件的物件,換手時議價空間小,且租金收益穩定,是理想的資產佈局標的。

買房跟着政府建設走,例如新交通建設、市政新都心、重劃新區等,促使住居環境升級的重大設施,都是吸引人口移入的重要利多;而科技園區開發,因就業機會多與高薪資,更是促使區域人口增加的誘因,有人口就有住居需求,在供需原則之下,房價走跌不易,房租自然看好,也成爲自住、置產客眼球關注的焦點,房市熱度不減。

整體房市並未出現全面崩盤的現象,蛋黃區的小宅型產品,特別是捷運宅、學區宅,因爲剛性需求穩定,價格變動不大,甚至可能因供給不足而持續保值。對於預算有限的首購族或自住族,佈局小坪數、地段佳的物件,是進入市場的合理策略。這類物件自住需求穩固,未來如果有資金需求,轉手或出租的靈活度也更高。

專家指出,自住首購族應鎖定低總價、蛋黃區或重劃區捷運宅、2房產品,兼顧自住品質與未來轉手潛力。投資族應優先考慮地段佳、流通性強的物件以降低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