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桂林“4·25灕江保護日”系列活動在興安靈渠公園舉行

本文轉自:人民網-廣西頻道

4月25日上午,2025年桂林“4·25灕江保護日”活動在興安靈渠公園舉行。

興安作爲灕江發源地,處在灕江流域生態環境保護的關鍵節點。一直以來,興安縣踐行“兩山”理念,在統籌推進灕江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上取得了階段性成效。

強化源頭治理,築牢生態屏障。牢固樹立“一盤棋”思想,累計投入3700萬元實施污水治理工程,建成120公里污水管網和日處理2450噸的淨化設施。深入開展河湖“清四亂”行動,建成了太平寨水、古龍洞水等7處“廣西美麗幸福河湖”,連續9年獲桂林市水資源管理考覈優秀。率先創新城鄉環衛市場一體化模式,建立起“村收、鎮運、縣處理”的閉環生活垃圾處理模式,爲生態保護築牢根基。

推進生態修復,構建全域格局。投入3.6億元實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修復工程,完成八仙坪等8個廢棄礦山治理,修復面積1065公頃。大力實施河流生態修復工程,全縣主要河流水質均達到並優於地表水Ш類標準。2022年以來植樹造林1.2萬畝、修復退化林10 萬畝,森林覆蓋率達64.63%,形成“全域治理、多元協同”修復體系。

踐行綠色發展,激活生態價值。積極參與國家森林城市創建,貓兒山景區獲“中國森林體驗基地”稱號,貓兒山世界生物圈保護區順利通過第一個十年評估。創新“生態+產業”模式,發展林下經濟80萬畝,年產值14億元,榮獲廣西林下經濟示範縣。全力發展生態旅遊和康養等產業,2024年全縣接待遊客1190多萬人次,旅遊收入突破120億元,真正讓綠水青山成爲了羣衆的“幸福靠山”。

下一步,興安縣將深化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織密執法監督網絡,探索生態優先新路徑,守護好灕江源頭,做好生態保護的“二郎神”。(張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