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度擬出售不超過14GW戶用電站,正泰安能緣何作此打算?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曹恩惠 上海報道
正在IPO的正泰安能,因近期公佈的一份2025年度電站出售計劃而受關注。
2024年12月底,正泰電器(601877.SH)發佈第九屆董事會第三十一次會議決議公告,其中一份《關於授權公司管理層辦理戶用光伏電站資產出售的議案》獲審議通過。
這份議案顯示,公司控股子公司正泰安能擬根據戰略規劃出售部分戶用光伏電站資產。董事會同意授權公司管理層辦理向大型能源國央企、金融機構等第三方投資者出售戶用光伏電站資產的相關事項,授權出售的總裝機容量不超過14000MW(即14GW,市場價約420億元),授權期限爲自2025年1月1日起至2025年12月31日止。
引發市場討論的原因,一是在當前戶用光伏市場增速放緩的背景下,正泰安能拋出電站出售計劃,是否存在迫於行業環境變化帶來的壓力?二是考慮到正泰安能當前正處於IPO進程中,2025年度電站拋售計劃的實施又將會如何影響該公司業績表現?
事實上,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注意到,自2020年以來,正泰安能便開始探索向第三方投資者銷售戶用光伏電站業務,並於2021年落地。
那麼,此次公佈的不超過14GW的2025年度電站出售計劃,又將對正泰安能帶來哪些影響?
電站銷售業務已成最大營收來源
目前,正泰安能主營業務分爲四大板塊:戶用光伏電站合作共建業務、戶用光伏電站銷售業務、戶用光伏電站售後保障運維業務以及戶用光伏系統設備銷售業務。截至2024年上半年,正泰安能期末自持運營電站總裝機量爲17.38GW。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查詢公告發現,在最近三年(2022年至2024年),授權正泰安能出售電站資產是正泰電器第九屆董事會每年末必然討論的議案。據此,記者整理如下相關數據:正泰安能2023年度獲授權出售的電站規模不超過8GW,2024年度爲不超過12GW,2025年度則爲不超過14GW,呈現逐年增加的態勢。
從實際出售情況來看,2021年至2023年,正泰安能當年度銷售電站裝機量分別約爲1.45GW、3.30GW、8.17GW。2024年上半年,該公司電站銷售數據則約爲3.14GW。
戶用光伏電站銷售業務已經成爲正泰安能最大的營收來源。業績數據顯示,從2021年至2023年,該項業務分別實現營業收入28.61億元、100.52億元、247.57億元,營收佔比分別爲51.10%、73.61%、83.94%。而在2024年上半年,正泰安能合計實現營業收入127.13億元,電站銷售收入達96.49億元,佔比爲75.90%。
正泰安能的招股書顯示,該公司開發與銷售戶用光伏電站並行。不可否認的是,其在國內戶用光伏市場的確佔據了較大的市場份額。根據統計,2023年度,正泰安能新增開發電站12.53GW,增量的市佔率爲28.82%;2024年上半年則新增開發電站6.45GW,增量的市佔率爲40.69%。
此外,從毛利率上看,戶用光伏電站銷售業務的盈利能力,近兩年來也因規模化開發之後趨於穩定。根據招股書,2024年上半年,正泰安能這項業務的訂單式交付項目單瓦收入爲3.10元,較2023年度有所下降,毛利率爲13.39%,較2023年度增加了2.58個百分點。其備貨式交付項目毛利率低於訂單式交付項目,2024年上半年爲9.88%。至此,正泰安能整個戶用光伏電站銷售業務的毛利率爲12.22%。
與同行相比,正泰安能上述業務的毛利率水平稍顯落後。在招股書中,該公司將天合光能、中來股份以及晴天科技作爲可比公司:2024年上半年,前述兩家可比公司天合光能以及中來股份(晴天科技未披露)戶用光伏電站銷售毛利率爲18.65%、19.09%。不過,正泰安能在招股書中解釋了毛利率出現差異的主要原因:“天合光能主營業務覆蓋組件生產和銷售,其光伏電站主要材料光伏組件系自產,材料成本與公司亦存在一定差異;中來股份主營業務覆蓋電池片、組件生產和銷售,其戶用光伏電站主要材料光伏組件來自於自產,材料成本差異導致毛利率有所不同。”
即核心原因在於戶用光伏電站所用的組件是否爲自產。光伏組件、光伏支架、逆變器以及電錶箱,是戶用光伏電站主要原材料。這其中,光伏組件和光伏支架的材料採購佔比最高,2024年上半年分別爲31.70%、10.19%(注:佔整個採購服務的支出比重)。而正泰安能的組件供應商較爲分散——2024年上半年,其前五大組件供應商爲正泰集團、黃山富樂新能源、錦州陽光能源、江蘇東鋆光伏、進化潤馬新能源,合計採購金額爲30.82億元。
最大的供應商,也是正泰安能的母公司正泰集團採購金額佔比僅爲8.50%。
14GW銷售計劃背後市場增量吃緊
客觀來看,作爲正泰安能營收的支柱性來源,戶用光伏電站年度銷售計劃的確關乎着該公司當年度的業績。
假設2025年度正泰安能的電站銷售依然保持着3元/W的水平,則14GW的銷售規劃對應着約420億元的銷售體量。
當前,正泰安能正處於IPO階段。
2023年9月6日,上交所受理正泰安能IPO申請,並於當年的9月28日發出首輪問詢函。2024年1月16日,正泰安能公佈回覆文件,並在當年的6月29日上傳了更新財務數據後的回覆文件。此後,正泰安能IPO進程相對遲緩,數次因財務數據過期而中止。直到2024年12月26日,更新財務數據後的正泰安能重新恢復IPO申請。
此次IPO,正泰安能計劃募資60億元,用於戶用光伏電站合作共建項目、信息化平臺建設項目以及補充流動資金及償還銀行貸款。這其中,募資主要用途爲2GW的戶用光伏電站合作共建項目,擬使用50億元募資。這一項目也將成爲正泰安能自持項目——“本項目系公司依據自身戶用光伏合作共建業務模式發展狀況及未來發展規劃作出的戰略性安排,擬建成2000MW戶用光伏電站作爲固定資產自持。”
參照2023年度和2024年上半年的數據,正泰安能每年新增開發戶用光伏目標規模或不低於12GW。由於2024年度銷售數據尚未出爐,若以2023年度爲例,正泰安能則是超額完成了當年度的銷售預期。
實際上,提高2025年度電站銷售規模上限,這對於處在IPO進程中的正泰安能而言,或爲其業績上保險。財務數據顯示,正泰安能2024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128.03億元,淨利潤12.69億元,較2023年同期呈現營收下滑、淨利潤增長的局面。
當下,A股IPO整體節奏放緩。在2024年度,僅3家光伏上市公司登陸滬深交易所。而備受業內關注的光伏龍頭企業,不少公司即便首發過會,也因遲遲無法註冊生效而終止IPO。例如,2023年3月獲上交所受理的新特能源,於2023年9月就首發過會,但該公司卻在2024年12月24日這天宣佈撤回申請材料並終止IPO。
踏上較爲漫長的IPO征途,正泰安能需要確保業績持續穩定增長。
但需注意的是,當前正泰安能所處的國內戶用光伏市場進入2024年後增速有所下滑。
業內數據顯示,2024年前三季度,我國戶用光伏新增裝機爲22.8GW,較2023年同期下降31%。
且在上述報告期內,國內光伏新增裝機量中戶用光伏佔比僅爲14.18%。而在2023年度,這一佔比數據爲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