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大灣區科學論壇擬於12月啓幕,粵港澳三地共同舉辦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馬嘉璐 廣州報道

視頻製作:陳夢璇

大灣區科學論壇正在成爲具有廣泛國際影響力的高端科學論壇之一,爲海內外科學家提供了體系化、持續性的交流平臺。5月16日,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在於廣州南沙舉辦的2025大灣區科學論壇戰略諮詢研討會上獲悉,2025年大灣區科學論壇擬於2025年12月在粵港澳三地聯合舉辦。

全國政協副主席樑振英,大灣區科學論壇主席、中國科學院原院長、“一帶一路”國際科學組織聯盟創始主席、中國科學院院士白春禮,南方電網公司專家委員會名譽主任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李立浧,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實驗室(廣州)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張偲,廣東省智能科學與技術研究院院長、中國科學院院士張旭,廣東粵港澳大灣區國家納米科技創新研究院首席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趙宇亮,中國科學院廣州分院分黨組書記黃從利等多位專家學者出席了本次研討會並積極建言獻策,共繪大灣區科學論壇發展藍圖。

粵港澳大灣區不僅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引擎,也是我國科技創新、產業發展的重要支撐。大灣區科學論壇作爲加快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的重要抓手,旨在打造“共商共享全球科學發展與促進交流合作”的全球科學家盛會和高端交流平臺。

大灣區科學論壇已成功舉辦三屆。2024年大灣區科學論壇是由粵港澳三地政府首次聯合主辦,以“開放科學,勇立潮頭”爲主題,覆蓋人工智能、低空經濟、生物醫藥、綠色能源等前沿領域,吸引了5000餘人參會。超百位頂尖科學家齊聚,包括諾獎及同級別獎項獲得者2人、中國科學院院士38人、中國工程院院士35人、海外機構院士49人。其中外籍嘉賓103人,國際化水平進一步提升。來自粵港澳大灣區的“探索6000”自主水下機器人、翼身融合無人機、“力箭一號”等裝置以及25個院地合作項目展品也在大會上作了重點展示。12項重大科技合作項目簽約落地大灣區,推動了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

據悉,2025年大灣區科學論壇計劃繼續由粵港澳三地合作,旨在強化科學驅動,圍繞現代產業體系核心領域展開對話,推動科技創新與產業發展深度融合。論壇擬根據國際合作與全球科創治理、前沿科技與交叉創新、綠色能源與可持續發展、科技生態與創新驅動四個專題設置分論壇,邀請知名科學家、企業家及青年學者參與,並舉辦多場特色鮮明的活動,如科學有“Young”科普活動、技術經理人大會等。

在本次戰略諮詢研討會上,樑振英表示,在新形勢下,粵港澳三地要用好“一國兩制”的雙重優勢,共同辦好具有灣區特色、引領科創潮流、促進成果轉化的2025年盛會,爲粵港澳大灣區建成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注入動力。

白春禮建議,大灣區科學論壇要錨定支撐區域高質量發展的需要,在科學創新、創新環境以及科技產業結合等方面產出一批實實在在的成果,加快聚集全球創新資源。要策劃更多高質量前沿科學專題活動,推動論壇迸發出更多具有前瞻性及影響力的新思考和新論述,充分發揮論壇作爲國際科技合作高端平臺的支撐優勢,以2025大灣區科學論壇舉辦爲契機,舉辦更多富有灣區產業特色的論壇及對接活動,加速科技與產業的相互融合、精準匹配。

與會專家學者還就論壇議題設置、環節設計、人才交流等事項進行了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