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8 課綱觀察報告」出爐!揭9大問題 AI、心輔都出包
2025年度「108 課綱觀察報告」出爐 學團籲重視臺灣教育發學生團體 EdYouth 發佈《108 課綱觀察報告》,指出學生對AI教育資源不均、藝才教育被升學體制邊緣化、本士語言教材重複與課程缺乏實用性等問題。(賀培晏攝)
2025年度「108 課綱觀察報告」出爐,學生團體 EdYouth 發佈《108 課綱觀察報告》,指出學生對AI教育資源不均、藝才教育被升學體制邊緣化、本土語言教材重複與課程缺乏實用性等問題,呼籲政府正視教育現場的真實困境,並提出具體改革建議。
EdYouth理事長蔡其曄提到,今年爲108 課綱上路第六年,也正值反高中課綱微調運動十週年,而EdYouth已連續第四年發佈課綱觀察報告,持續迴應「自己的課網自己審」的改革初衷,也期待多方利害關係人可以攜手擴散這樣的精神,讓教育能夠以學生爲主體,各方利害關係人也能夠互爲主體。
蔡其曄指出,《108 課綱觀察報告》透過1004份問卷、15場深度訪談,全面探討 AI與資訊教育、藝才教育、校園心輔、本土語言、技職教育、普高考招、課程諮詢教師、升學資源、與自主學習等九大主題,聚焦學生在108 課綱下的真實經驗。
調查顯示,學生對AI 工具熱情高,普遍認爲數位載具和教材提升學習效率,但現有AI與資訊課程缺乏系統與連貫性,數位素養與AI倫理意識明顯不足,報告建議短期制定明確 AI 素養教學指引及教師備課平臺,中期聚焦縮減城鄉資源差距與推動跨領域課程,長期建立全國AI教育推進架構,補足制度空缺,確保資源公平與學生權益。
政大學生陳胤嘉指出,108 課綱實施後,近四成學生不清楚課程諮詢教師身份,主動求助者不到一成。教師負擔重且培訓不足,諮詢多偏重升學,缺乏個別關懷。建議增加專職諮詢師資,完善預約機制,提升生涯輔導品質,避免流於形式。
東吳大學學生李秉勳表示,2024年身心調適假政策正式上路前,高中職學生中有超過五成表達願意使用心理健康假,但實際使用率卻僅約9.7%。限制請假天數、家長同意門檻以及教師與同儕的態度,是學生中請身心調適假的主要障礙,建議除持續優化請假制度外,更需推動家長教育與校園文化轉變,讓身心調適假真正成爲學生調適壓力、守護心理健康的有效工具。
此外,在本土語言部分有近半學生認同本土語言重要,卻有四成以上表示課程無法提升興趣。教材內容重複、背誦爲主,師資不足嚴重影響學習動力。報告亦呼籲強化教材生活化設計、師資培訓及待遇,推動本土語言教育復振。
而技職端升學新制「3+2新五專」制度雖意在減輕升學壓力,但因入學門檻高、宣傳不足,技高學生認知有是,實除吸引力不彰。報告建議應優化配套、降低門檻,結合產官學資源,協助技聯學生專業發展與升學。
針對外界長期關注的學習歷程檔案,報告指出制度仍未擺脫形式化問題,導致學生只能爲迎臺升學而調整內容,扭曲了制度原意,也對學生的真實探索造成壓力與誤導,因此也呼籲應辦理規模更大的利害關係人座談,從根本解決資訊不對等的實際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