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波動加劇 動能策略降低選股及擇時困難
首先需要觀察的是,在川普關稅2.0的影響下,市場波動加劇,但短線來說,關稅導致的下跌都是買點,因爲那是川普的手段不是目的。具體參考2018到2019年的大幅震盪歷史。其次,在3月影響最大的事件其實是FOMC會議,如果過於鷹派可能導致盤勢再度動盪。目前預期保持利率不變,並釋放6月降息的風向球。
第三是Nvidia的GTC大會,應該會繼續吹捧AI與機器人應用,但主要看點在於新晶片的效能與推出時間。長期GPU需求不是問題,但短期季度之間的訂單變化,預期會導致股價短期20%以上的波動。
上述事件將造成短期波動加劇,推薦使用動能策略來降低選股與擇時的困難。所謂動能策略就是,利用強勢股股價在上漲一段時間之後,會有繼續延續上漲的特性,每年在固定時間點進行測算與換股的策略。
股價延續性是動能策略的核心,只要行情在多頭與多頭行進的盤整盤中,動能策略會比較容易取得比大盤更好績效。反過來說,進入空頭下跌階段,由於股價延續性被打斷,之前的選股就不容易出現好表現。因此,對於動能策略的選擇標準很簡單,先判斷未來3到6個月是否進入空頭,只要不是,那麼動能策略就有發揮餘地,甚至有超越大盤機會。
如前所述,今年的行情有很大的機率進入多頭整理的格局,因此與其在各種消息的影響下殺進殺出,不如持之以恆地使用動能策略,以最近即將新募集發行的富邦旗艦50 ETF來說,其追蹤的臺灣旗艦動能50指數,選股邏輯就是因爲大型股行情的股價延續性較強,而不需要頻繁地換股,只需要選擇2月與8月的強勢股,在3月與9月進場換股,且每次換股不超過24檔,在降低週轉的情況下,抓住強勢股的上漲動力,讓動能策略成爲長期累積超額報酬的方式。
簡單來說,動能策略具備三大特色,包括趨勢力、續航力、恢復力等,長期投資很給力,是2025年不可錯過的投資選項。所謂趨勢力,就是篩選趨勢強勢股票,搶超額報酬先機。盤勢進入連續兩年上漲後的多頭整理之際,利用動能策略選擇強勢股,在紛擾消息干擾下讓投資化繁爲簡;所謂續航力,因爲動能策略首重延續性,而延續性最強的時刻莫過於剛剛完成換股的當下,如旗艦動能50指數來說,3月中指數將換股,2月底提前佈局正好掌握交易契機,也就是價差交易機率最高時候。
最重要的恢復力,就是按照指數編制規則,定期汰弱留強,保持戰力,且恢復能力也更出色。回測模擬過去旗艦動能50指數及加權指數,在歷史上經歷2008年金融海嘯、2015中國股災及2022年俄烏戰爭等股市下跌期間的表現,可以發現旗艦動能50指數自低點漲回前高的天數皆小於加權指數,這就是恢復力的展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