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安博會觀察:民用安防C位突圍、AI大模型遍地開花 紅海競爭隱憂難掩

本屆安博會上,從芯片公司到設備商,民用產品遍地開花。也正因爲大陸本土企業衆多,行業競爭激烈,價格拼殺嚴重。(路透)

10月28日至31日,一年一度的安博會如期而至。行走在展館之間,既能看到AI大模型等技術盛宴帶來的震撼,也能感受到行業在激烈競爭中顯露的發展隱憂。這場安防行業的年度盛會,正如一面多棱鏡,折射出產業轉型期的希望與陣痛。

民用安防站上C位 蘋果入局引發想象

本屆展會上,面向家庭和小微企業的民用安防解決方案成爲絕對主角。從智慧門鎖到AI攝影機,從老人看護到寵物監測,產品形態愈發輕量化、消費級。

某位資深安防人士認爲,民用/消費安防的黃金髮展期已經到來,未來幾年行業將迎來新一輪增長週期。

作爲全球最大的安防市場,本土的民用/消費安防企業衆多,並涌現出螢石、喬安等行業頭部公司,專業安防企業也加速推進民用市場的開拓。本屆安博會上,從芯片公司到設備商,民用產品遍地開花。

也正因爲本土企業衆多,行業競爭激烈,價格拼殺嚴重。如1.0、1.2大光圈鏡頭,過去只能在高端設備上應用,當下價格已降至原來的1/3,爲全面進入民用領域提供了有利條件;再如芯片,部分聚焦高性價比芯片的公司,得益於其長期積累,產品價格已做到極致,利潤空間極小,強如海思,也不免落入“俗套”,自從供應鏈危機之後,該公司也在下沉並捲入低端市場價格戰。

當然,也有部分企業不願參與價格戰,選擇聚焦中高端市場,如爲旌科技。

而設備商爲了獲得更多市場份額,除了卷價格,提升產品競爭力也是重要競爭手段。以監視器爲例,AI-ISP、寬動態、超低照度不再是專業安防專屬,且兩者的性能差距越來越小,某設備商最新的民用低照度攝影機,即選用了思特威最新的超低照度傳感器,配合海思芯片,夜視效果已與專業監控產品基本相當。

值得注意的是,民用安防的崛起,又催生了大批新玩家,其中,美國科技巨頭蘋果公司的造攝像頭計劃備受關注。

根據市場消息,蘋果公司計劃於2027年推出包括攝影機在內的智慧家居產品。筆者走訪發現,與2012年華爲進入安防引發“狼來了”的擔憂不同,僅有極少數人對蘋果公司進入安防市場抱有期待,這部分人認爲,目前民用安防的創新已做到極致,期待科技巨頭如何定義安防。

不過更多人並不看好蘋果切入安防市場。與手機市場的高附加值不同,民用安防市場對價格敏感,不符合蘋果公司的定位,重要的是,中國擁有全球最完整的安防產業鏈,技術完備,產品疊代速度快、成本低,蘋果公司所處環境並不具備這些競爭力。

AI大模型“遍地開花” 產業鏈爭奪新時代話語權

“全員大模型”成爲本屆展會最顯著的技術特徵。無論是頭部企業還是中小廠商,“AI大模型”“大語言模型”“智能檢索”等關鍵詞已成爲新的展示亮點。

瑞芯微、富瀚微兩家老牌AI SoC芯片公司,除了介紹芯片產品的圖像處理能力,宣傳重心都壓在了AI表現上。

繼瑞芯微提出AIoT 2.0概念後,富瀚微也官宣“AI+2.0”戰略,後者聯合雙深科技打造的大模型技術,將應用領域從安防向車載、消費級(門鎖、學習機、智慧眼鏡等)等領域延伸。

設備商方面,專業安防對大模型的應用及開發更爲透徹,以蘇州科達爲例,集中推出海鷹智能影音巡邏、融合通信系統、視圖千問大模型助手等一系列公共安全實戰產品,從單兵到平臺,隨處可見大模型蹤影,重要的是,相較於消費級應用,專業安防可基於大模型技術實現文本反向秒級檢索音影音,讓安防的“傻瓜式”便捷應用體驗又上了一個新臺階。

重要的是,大模型技術同時參與到畫質等傳統安防技術的質量提升中來,利用新一代技術,實現對原有技術再做升級。雖然海康威視、大華股份、宇視科技等頭部公司未參展本次安博會,但據筆者瞭解,他們在大模型技術的打磨和應用上,同樣非常深入,甚至鋪展的面更廣。

現場實際體驗發現,影音摘要、語義搜圖等功能的準確度確有提升,但同質化競爭已初現端倪。有技術負責人坦言:“現在沒有大模型都不好意思來參展,但真正能解決行業痛點的創新應用仍然稀缺。”

大模型在給行業帶來變革的同時,或許也在加劇行業分化,擁有算法自研能力的企業逐漸建立起技術壁壘。

小單更吃香!紅海競爭下的行業隱憂

展臺背後的洽談區,設備商、集成商、工程商們討論最多的不是技術突破,而是“回款難”、“利潤薄”的現實困境。隨着市場規模增速放緩,頭部企業爲維持增長開始下沉搶奪區域小訂單,與中小廠商展開貼身肉搏。

回款難、回款週期長在安防行業長期存在,近年來又受疫情、地緣政治等多重因素影響,政府負債加重,導致回款難的問題更爲凸顯,目前國內各級政府已加大了對包括安防在內的公共領域投入的管控,部分項目專項資金也很難全額進入專屬賬號,導致項目結款難度加大。

受回款難度加大影響,頭部大廠也放寬了競標項目的規模,不再執著於千萬級及以上項目,而是選擇與中小企業爭奪回款難度更小的中小型項目。

而中小企業在頭部大廠競爭下,轉向民用領域滲透,以規避大廠的直接競爭衝擊,如農民房、城中村出租屋項目等。

走訪中,筆者還了解到,G端項目出現異常招投標擡頭的現象。行業周知,歷經多年發展,中國安防市場已經接近價格透明化,因此很多大項目的讅批預算與市場實際情況不會出現很大偏差,但某集成商透露,其近期發現,有些項目的讅批預算是市場價的十幾倍甚至幾十倍之高,其坦言:“很離譜,已經很多年沒有遇到了。而且是經過正規審批的,所有手續都合法。”

結語

本屆安博會如同一場盛大的行業年檢,既展示了AI大模型帶來的技術澎湃動力,也毫不掩飾地暴露了價格紅海中的生存壓力。民用安防的C位登場與蘋果的悄然入局,預示着市場格局正醞釀變數;而“全員大模型”的喧囂之下,是技術從炫酷概念走向實戰應用的艱難爬坡。

展望前路,安防行業正站在一個關鍵的十字路口:一邊是技術升級帶來的無限想象,另一邊是激烈內卷引發的現實隱憂。未來的贏家,或許不再是技術的盲目追隨者或價格的殘酷拼殺者,而是那些能精準洞察需求、將技術創新轉化爲真正價值,並能在複雜生態中找到自身獨特定位的破局者。這場轉型的“陣痛”終將過去,但它所催生的行業分化與重塑,纔剛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