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重塑城市生活的 8 個關鍵智慧城市趨勢
全球人口正在加速城市化。過去一個世紀,數百萬人從鄉村遷移到城市,形成了大量"特大城市"——即人口超過 1000 萬的城市。
這種規模的人口聚集——例如東京 (3700 萬人)、德里 (3000 萬人) 和聖保羅 (2000 萬人)——給社會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新挑戰。
爲應對這些挑戰,各種技術解決方案應運而生,旨在改善生活質量、實現新型城市管理模式,並減輕大量人口密集居住帶來的環境影響。
這是一個充滿活力且快速發展的技術領域,其創新能真正影響數百萬人的生活。讓我們來看看 2025 年智慧城市和城市治理技術領域的一些關鍵趨勢。
城市規劃和治理中的 AI
我們將看到人工智能 (AI) 越來越多地被用於更高效地規劃和提供城市服務。這涵蓋了 AI 的各個方面,從用於實現更高效資源分配的機器學習算法,到基礎設施需求預測建模,再到爲市民日常生活提供重要信息的實時預警。
解決水資源短缺
到 2050 年,面臨水資源短缺的全球城市人口將翻倍,未來幾年城市規劃將重點關注這一挑戰的技術解決方案。這將包括預測供水量和使用量波動的預測措施,以及先進的水資源回收、配送和海水淡化技術。更智能的水資源管理意味着要適應人口快速增長和氣候變化帶來的水資源收集、儲存和使用方式的改變。
數字身份和公民身份
數字公民身份將在未來城市生活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各國政府和管理部門將推出身份驗證和公民參與計劃。這將包括申請許可證、獲取福利支付和繳納稅款等服務的新型數字解決方案。雖然具體實施可能因文化因素而大不相同,但無論生活在世界何處,公民都將越來越意識到隱私和數據安全的重要性。
智能交通基礎設施
在 2025 年的智慧城市中,日常通勤將因集成系統的部署而發生革命性變化,這些系統將公共交通與微出行解決方案、共享出行基礎設施以及自動和半自動交通工具連接起來。更智能的交通管理基礎設施將預測擁堵熱點,以減少擁堵和排放。重要的是,所有這些基礎設施都將互聯互通,能夠共享數據,從而深入瞭解我們如何在城市中出行,以及如何讓每個人的出行更順暢、更安全、更環保。
以健康爲中心的城市規劃
智慧城市技術時代爲設計有利於改善人類身心健康的城市環境創造了新機遇。在 2025 年,利用這一潛力將成爲另一個關鍵趨勢。這將包括使用傳感器和數據來監測和檢測污染或不健康的噪聲水平,以及採用預測解決方案來實現更健康的城市生活。
城市級數字孿生
數字孿生概念涉及使用真實世界數據創建虛擬複製品,以創建可用於規劃和管理髮展的模擬。數字孿生可以模擬從簡單物體或機械系統到環境生態系統,或者越來越多地應用於整個城市。目前正在進行的城市級數字孿生項目包括新加坡、赫爾辛基和都柏林,到 2025 年,我們可能會看到這一智慧城市技術領域的爆發性發展。
氣候適應力 - 應對風暴
從鹿特丹兼作防洪區的廣場,到紐約基於物聯網 (IoT) 的 FloodNet,爲應對日益不穩定和難以預測的氣候做準備是技術驅動的城市規劃的核心焦點。全球範圍內,極端天氣事件預計將變得更加頻繁和嚴重,應對這一挑戰將需要利用技術來提高防範能力,實現更高效的響應和恢復。
可再生能源基礎設施
到 2025 年,向可持續和可再生能源源轉型,以及在地緣政治不確定性面前提高能源安全,將成爲另一個關鍵趨勢。由 AI 驅動的預測資源分配的智能電網無疑將是解決方案的一部分,但增加太陽能、風能和潮汐能的使用,以及向微電網和新型電池存儲的轉變,以提高供應的可靠性和一致性,也將是解決方案的重要組成部分。
未來展望
城市生活正在發生變化,到 2025 年,城市規劃者和管理者在管理和實施這種變化時將擁有比以往更多的技術選擇。利用上述技術機遇將是解決城市人口增長、人口結構變化和氣候緊急情況等挑戰的部分方案。
然而,這也需要政治意願,以及社會對這種變革必要性的認同。理解這些趨勢將是改善當今數百萬現代城市和城市環境居民生活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