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全國植被生態質量爲二十多年來最優

本報北京7月23日電(記者崔興毅 通訊員閆泓、延昊)近日,中國氣象局發佈《全國生態氣象公報(2024年)》(以下簡稱《公報》)。《公報》指出,2024年全國植被生態質量指數爲69.2,較常年增加7.0%,較2023年增加1.1%,植被生態質量爲2000年以來最優。

《公報》顯示,全國林區植被生態質量指數較2023年增加2.4%;全國草原產草量較2023年增加3.4%,草原淨初級生產力創2000年以來新高;北方荒漠化地區植被長勢較好,加之“三北”治沙工程的實施,防風固沙功能增強,易起沙塵土地面積較2023年減少2.3個百分點。2024年,全國大於等於0℃積溫較常年和2023年分別偏多9.4%和2.3%,降水量較常年和2023年分別偏多57.6毫米和82.7毫米,水熱條件適宜,利於全國植被生長和生態改善。

“三區四帶”(青藏高原生態屏障區、黃河重點生態區、長江重點生態區、東北森林帶、北方防沙帶、南方丘陵山地帶、海岸帶)2024年植被生態質量——青藏高原生態屏障區氣溫偏高,植被生態質量好於常年和2023年,三江源、祁連山等區域冰川持續消融、冰川面積減小、凍土退化、湖泊面積增大。黃河重點生態區降水偏多、氣溫偏高,水熱條件利於植被生態改善,植被覆蓋度較2023年增加2.1個百分點,水土保持功能增強。長江重點生態區氣溫偏高,降水略偏多,氣象條件利於植被生長和湖泊水體面積恢復。鄱陽湖和洞庭湖水體面積較2023年分別增大28.5%和70.6%;巢湖和滇池藍藻水華髮生面積和頻次明顯減少。東北森林帶涵養水源和保持土壤生態服務功能區域差異大,森林帶北部較常年偏差、中南部偏好;呼倫湖和扎龍溼地區域降水較常年偏多,水體面積較常年分別增大6.3%和13.5%。北方防沙帶降水偏多,植被長勢好於常年,易起沙塵土地面積較2023年減少6.5個百分點,植被防風固沙功能增強。南方丘陵山地帶氣溫偏高,降水量接近常年,植被生態質量好於常年和2023年,涵養水量持續升高。海岸帶水熱條件適宜,植被淨初級生產力較常年增加7.2%。

(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