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萬俱樂部豪宅交易腰斬 北市信義、中山區衰退最明顯

臺北市「200萬俱樂部」豪宅買氣慘,成屋、預售全面腰斬。示意圖。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臺北市「200萬俱樂部」豪宅買氣慘,成屋、預售全面腰斬。據住商機構統計實價登錄,今年上半年成屋交易量僅成交七件,較去年同期28件大減75%,預售案交易量共31件,較去年同期的66件、年減53%。

專家指出,今年房市大環境不佳,加上川普關稅戰干擾、政經局勢不穩定等影響,高資產族羣會思考這類高價產品在置產面效益不明確,另一方面,豪宅持有成本稅率高,又有政策上限制貸款令、私法人許可制的約束,都影響高資產的豪宅購置意願。

觀察北市各行政區,北市「200萬俱樂部」豪宅市場近年交易呈現明顯分化,其中尤其以信義區與中山區的衰退最爲顯著。

信義區中古屋豪宅去年上半年還有12件,成交社區包括「皇翔御琚」、「首席公館」、「琢白」等,但到了今年上半年,僅成交一件。

大家房屋企劃研究室公關主任賴志昶分析,信義區過去一直是豪宅指標區域,就算是在房市景氣已有所衰退的2024年上半年,區域中古豪宅交易量仍高達12件,但今年卻僅剩一件,幾乎急凍,其原因在於區域豪宅單價與總價均在高檔,買方動輒需投入數億元資金,適逢央行推出選擇性信用管制與高利率環境,使高資產族羣資金壓力更加沉重,導致成交大幅縮水。至於中山區,去年上半年中古豪宅有八件「西華富邦」交易,預售豪宅則有18件「國賓皇琚」成交,但到了今年豪宅交易已完全掛零。

賴志昶認爲,區域包含「西華富邦」、「國賓皇琚」等案,皆受金字塔頂端族羣青睞,尤其中山區大直擁有國際飯店、百貨與交通優勢,深受外籍與企業法人買盤青睞,在近期全球受關稅戰等因素影響,資金流動趨緊,導致區域買盤有所減弱之下,高總價產品成交顯得困難,短期內難以重現前幾年的榮景。

反觀大安區與松山區,雖然整體交易量也有減少,但仍能維持一定成交能量。賴志昶認爲,大安區因教育資源與核心地段吸引北市高資產族羣,當地剛性需求成熟,至於松山區則受惠於交通便利與新案釋出,讓豪宅市場維持一定能見度。

賴志昶指出,整體而言,北市豪宅市場逐漸走向區域分化,核心蛋黃區未必保證成交活絡,反而是兼具自住需求與生活機能的區域,能在政策與資金壓力下,展現相對韌性。

延伸閱讀

大坪數豪宅建案 愈來愈罕見

央行鐵腕打房 銀行看政策擔心三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