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億元“一口價”後,蘇寧、家樂福糾紛落幕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唐唯珂
持續兩年多的“蘇寧和家樂福股權拉鋸戰”在8月11日晚按下終止鍵。
ST易購當晚公告稱,全資子公司蘇寧國際已與家樂福集團及其子公司簽署和解協議:公司以2.2億元一次性了結剩餘16.67%股權收購尾款、知識產權欠費及多項仲裁索賠,並將在付款完成後100%控股家樂福中國。
這意味着,曾經叱吒中國零售市場的家樂福大型商超業務,在蘇寧體系內走完最後一程;而蘇寧也得以甩掉逾13億元潛在債務“包袱”,換取一次賬面超過11億元的債務重組收益。
此前即有業內人士分析,家樂福全球戰略收縮、中國市場持續失血,加上仲裁週期長、執行難度大,讓雙方都傾向“快刀斬亂麻”。根據家樂福集團財報,其2024財年淨利潤7.9億歐元,同比下降18%,繼續在中國消耗訴訟資源並不划算。
從48億元併購到10億元尾款拉鋸
此次和解源於2019年股權併購遺留問題。
2019年6月,蘇寧國際與家樂福集團達成協議,以48億元人民幣收購家樂福中國80%股權,並約定兩年後對剩餘20%股權行使“賣出/買入期權”。
彼時的蘇寧正在快速擴張,除了收購家樂福中國,還花費27億元,將萬達百貨37家門店併入自己的商業版圖。在當時,無論是家樂福還是萬達百貨,都被視爲優質資產。2018年,家樂福中國營業收入達到近300億元,被蘇寧收購時,在國內開有210家大型綜合超市和24家便利店。
2019年9月,蘇寧國際收購家樂福中國的首批80%股權交割完成。2022年4月,蘇寧國際支付2.04億元后,持股比例升至83.33%。
此後,隨着外部環境變化,家樂福中國經營惡化,加上蘇寧自身流動性緊張,致使剩餘16.67%股權交易款遲遲未能支付,並累積了高額利息。
雙方矛盾逐漸升級、公開。家樂福方面在香港、巴黎等地接連提起仲裁,追討股權尾款、逾期利息及仲裁費用。其中,家樂福集團在2023年向香港法院提起仲裁,索賠超10億元,並終止蘇寧使用品牌商標的許可。
同時,家樂福中國因拖欠“家樂福”商標、系統等知識產權使用費,也被索賠736.87萬歐元;2023年6月,家樂福中國旗下公司更遭法院凍結5億元資產,供應商集體斷貨、購物卡受限、關店潮愈演愈烈。
曾經耗資48億元收購的優質資產,逐漸成爲“負擔”。近年來,蘇寧持續精簡非核心資產。今年6月,蘇寧甚至以4元“白菜價”出售四家停業的家樂福子公司。
6月19日晚間ST易購公告稱,蘇寧國際控股子公司家樂福中國與上海有安法律諮詢有限公司簽訂《股權轉讓協議》,分別以1元人民幣對價,向後者出售位於寧波、杭州、株洲、瀋陽的4家家樂福子公司100%股權,合計出售金額爲人民幣4元。
公告顯示,此四家子公司均資不抵債,淨資產分別爲-1.46億元、-4.32億元、-9220萬元、-6.93億元。其中,瀋陽家樂福虧損最爲嚴重,去年營收爲972.86萬元,虧損2163.8萬元。交易完成後,四家子公司將不再納入上市公司合併報表,預計將增加ST易購歸母淨利潤約5.72億元。蘇寧方面稱,希望通過資產處置,持續化解債務負擔。
2.2億元“一口價”了結爭議
蘇寧在與家樂福集團達成和解協議之後,雙方的債務問題也將清零。
根據和解協議,ST易購在直接或指定主體(不含蘇寧國際)向家樂福集團荷蘭子公司(CNBV)支付2.2億元現金後,家樂福方豁免全部剩餘股權款、知識產權費、仲裁費用及利息。
同時,未來雙方將全面撤訴,終止所有在審仲裁、訴訟程序;並且,品牌完成切割,家樂福中國及諮詢公司須在一個月內全面停止使用“Carrefour”“家樂福”及相關知識產權,門店將同步更換門頭與標識。
ST易購表示,和解完成後,其不再承擔對蘇寧國際的12億元履約擔保責任,預計增加債務重組收益約11.1億元,將顯著改善當期財務報表。
雙方糾紛塵埃落定,也意味着家樂福中國正式謝幕。
首都經貿大學工商管理學院教授陳立平此前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所謂外來的和尚會念經,多年前學習家樂福模式,相比日韓品牌,歐美品牌如家樂福、沃爾瑪,在中國確實更具影響力,但本土化難題是所有外資零售企業都需要面對的現實問題。”
蘇寧入主之初,曾表示家樂福將保持品牌和運營獨立,並提出“5年新開300店、趕超沃爾瑪”的豪言。然而,6年不到,家樂福國內門店數量從數百家縮減至個位數。
對於家樂福曲終人散的原因,業內普遍認爲在於傳統大賣場客流下滑、虧損擴大。而家樂福之後試水會員店、社區店、即時零售等業態,收效有限。此外,供應商貨款、消費者購物卡糾紛不斷,也使其品牌價值大幅縮水。
華南某食品供應鏈企業相關負責人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併購後的整合對企業來說充滿困難,家樂福本身門店的基本盤即使還有競爭力,也在相互拉扯中最終被時代淘汰。“家樂福在被蘇寧易購收購後,做了一些模式的創新和變革,也曾大張旗鼓地嘗試通過轉型會員店走出經營困境,但效果不明顯。主要的原因是大賣場業態逐漸被淘汰。在衆多商超的轉型競爭中,家樂福略顯弱勢,而蘇寧易購無法爲家樂福提供資金來源和銷售渠道。”
隨着蘇寧方與家樂福方糾紛畫上終止符,剩餘家樂福中國門店也將全面更名,家樂福品牌在中國數十年的運營史正式落幕。而對於蘇寧來說,下一步又將走向何方?是輕裝上陣,還是資產騰挪?
對面臨債務危機的ST易購而言,這一次,“瘦身”意義或許大於擴張。ST易購稱,將繼續聚焦家電3C核心業務,通過資產盤活、債務重組、引入戰略投資等手段化解流動性壓力。
前述供應鏈從業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分析,家樂福中國現有門店網絡、物業資源仍具一定價值,不排除蘇寧未來以“輕資產”方式,將改造爲自有零售品牌,以換取現金流。
未來這些門店能否留住消費者、能否在競爭激烈的社區零售賽道中突圍,仍是未知數。對於蘇寧來說,未來零售經營探索之路還在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