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扁帽工廠」開張!吸引年輕選票、開啟選舉文創小物風潮
福爾摩沙辦公室舉辦「扁帽一族」大募集活動。圖爲臺北市長陳水扁(後中)。圖/聯合報系資料照(1998/09/18 鄭瓊中攝影)
1998年的中秋夜,陳水扁爲了競選連任臺北市長,並爭取年輕族羣的選票,在新生南路與仁愛路口創立「扁帽工廠」,成爲「扁帽一族」的另類競選總部。
在1990年代的臺灣選舉文化,扁帽工廠可說是開創風氣的設計,吸引不少年輕族羣的目光。扁帽工廠當時利用國父肖像製作幽默的選舉廣告,搭配設計旁白:「我覺得阿扁市長做得不錯!」但也引發不同黨派人士的反彈。
【推薦閱讀】 兩顆子彈扭轉總統大選 動搖國本的319槍擊案 1994年首屆臺北市長選舉 千輛計程車史無前例支持黃大洲
所謂的「扁帽」,這個理念的原創者是羅文嘉,交由漫畫家水瓶鯨魚工作室設計,是一頂橄欖綠色的毛線帽,在前額寫上阿扁的英文名字「A-BIAN」,競選總部只賣一百元,民間隨即出現仿冒品,賣到數百元,還有粉絲搶購,陳水扁陣營因此去註冊商標。扁帽工廠推出的文創小物,包括夾克、T恤、棒球帽、記事本等數十種商品,當時一度成爲臺北街頭的穿搭時尚。
前臺北市長陳水扁的周邊商品「扁帽」在街頭販賣。圖/聯合報系資料照(1999/01/02 洪克紀攝影)
扁帽工廠從地下一樓到地上二樓,共三層樓,由林洲民建築師設計,訴求「打掉舊有的選舉文化」,因此打通三層樓成爲開放式空間,二樓臨馬路的一側是大片落地窗,以及一樓的飲料吧檯區,加上紅磚牆、外露的鋼筋等內裝,使得扁帽工廠看起來像一間PUB。
當年陳水扁競選連任臺北市長失利後,扁帽工廠的系列商品依然熱賣,並推出探討扁帽現象的專書。至1999年,累積創造上億元的營收,顯示陳水扁作爲政治明星的高人氣。有人將這股瘋狂的扁帽現象,比喻爲臺灣的凱蒂貓風潮。
臺北扁帽工廠舉辦「扁帽一族春裝發表會暨慈善首賣會」。圖爲支持民衆。圖/聯合報系資料照(1999/03/27 林建榮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