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S95假奶粉」震驚全臺!黑心廠商用飼料奶粉與工業原料加工販售

飼料奶粉專題用照片,圖爲至於超市販售架上的奶粉。圖/聯合報系資料照(1983/05/08 高鍵助攝影)

S95奶粉以一句「媽媽,我要喝S95」的廣告詞爲人熟知。然而在80年代,卻曾爆發出「S95假奶粉」事件,廠商竟然使用飼料奶粉以及工業成分製造,仍讓許多人心中有餘悸。

1960年代以來,臺灣奶粉市場主要由日系品牌明治、雪印和森永主導。隨着政府扶植國內廠商並開放美商投資,市場競爭日趨白熱化。進入1980年代,臺灣市面上的奶粉品牌已超過30個,其中不乏高價進口品牌。

此時,清忠藥品股份有限公司推出了「金牛牌S95高單位營養奶粉」。該產品自稱是德國製造、美國大陸大藥廠榮譽出品,宣稱含有95%的「天然短煉蛋白質」,並強調具有18種氨基酸與多種礦物質,憑着優異的口感和味道,獲得大人小孩的喜愛。負責人蔡清忠採取具印象深刻的行銷策略,在黃金時段播放電視廣告。廣告中一位可愛幼童喊着「媽媽,我要喝S95」,仍是不少人的回憶。

【推薦閱讀】 臺灣食安悲劇!1979年米糠油中毒事件禍延二代 間接促成消基會誕生 食安問題再度震撼!近45年食安事件回顧 食品廠商良心在哪裡?

1983年底,消費者文教基金會接獲檢舉,指出S95可能有問題,然而在行政效率的低落下,直到1984年6月,臺北市衛生局才約談蔡清忠。當時,蔡清忠提供了僞造的輸入許可證,一度矇騙了承辦人員。是直到清忠藥品的前員工許志樂試圖仿冒S95,遭蔡清忠向調查局檢舉,調查局才發現,原來S95竟然未進行商標登記,藏在S95底下的真相才被揭開。

S95實際上是以進口飼料用奶粉爲基底,添加工業用酪蛋白與乳糖製成。工業用酪蛋白通常用於硬化傘柄、刀柄,或作爲接着劑、塗料的原料;而工業用乳糖則是從不能食用的劣質牛乳中提煉,含有大量細菌。蔡清忠也因此被判刑4年,並且民衆對於食安的意識才逐漸提升。

來源:聯合報-05 第五版(1985/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