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供銷學校3同學畢業到縣城,1人官至二巡,1人副科,1人下崗
文|齊平
1983年,地區供銷學校三位原籍同縣的同學一起被分配回縣裡,他們是高中畢業考上的二年制中專,在當時學歷就算比較過硬了,縣直機關企事業單位也都缺人才,因而畢業分配也都比較順利。
A同學是物價專業,被分配到縣計委,即縣計劃委員會,也就是後來的發改委。因爲當時縣物價局還沒有單設,物價業務就在計委內部,因而算是專業對口的分配。B和C兩位同學都是會計專業,都被分配到縣供銷社,其中B同學留在了縣社機關,C同學則被分配到下屬的果品公司。
A同學分到縣計委以後,從事了一段時間的物價工作,後來領導發現他不但形象氣質好,文筆也不錯,便讓他到單位辦公室工作,負責撰寫一些文稿以及部分行政事務工作。1984年縣物價局成立,從計委分出去,A並沒有因爲是物價專業去物價局,而是留在了縣計委。
隨着工作越來越熟悉,A的工作越來越得心應手。在縣政府大樓上大家都知道了縣計委有一個精明強幹的小夥子,縣文化局一位女副局長捷足先登,託人說媒把A發展爲自己的女婿。由於常務副縣長分管計委,經過多次接觸後,對A很欣賞,把他調到了縣政府辦公室秘書科,專門爲常務副縣長服務,相當於現在的聯絡員。
之後,A歷任縣政府辦公室秘書科科長,縣政府辦公室副主任,縣委辦公室副主任,鎮長、鎮黨委書記,38歲便提拔爲縣委常委、副縣長,後調到副省級城市某局擔任副局長,以二級巡視員職級享受副廳級待遇退休。
B同學分配到縣供銷社機關後,並沒有去財務科,而是安排在政工科,負責一些人事報表以及宣傳工作。由於當時供銷社是縣裡的重要部門,屬於熱門單位,縣裡領導常來調研,媒體也經常來採訪,B同學負責聯繫接待記者,寫些新聞報道稿件,也漸漸地嶄露頭角。
隨着形勢的變化,供銷社的地位也逐漸有了變化,從熱點部門逐漸冷落,從幾十名機關人員最後減少爲只有幾個行政編制的參公事業單位。B同學在此期間調到了新成立的縣商務局,後來擔任了副局長,爲實職副科領導職務,最後以二級主任科員職級退休。
C同學分配到果品公司後,擔任了現金出納,後來則擔任了會計。起初幾年,公司效益還不錯,除了工資以外,還有獎金拿,比同時期A、B兩位同學收入都高,買點水果副食更是方便,作爲單位會計,也有一定地位,自己也比較滿意。
然而幾年後公司效益慢慢地不行了,最後走到了破產的地步,公司職工拿了補償後,買斷工齡,全員下崗。C同學好在考出了會計職業資格證書,又有多年的財務工作經驗,被一民營企業聘任擔任會計,幹了十幾年,最後退休。當初的中專畢業還是幹部身份,但退休時也與與其他下崗職工一樣了,比起其他兩位同學尤其是A同學,退休金的差距自然是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