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解放軍給一“伙伕”發銀元讓其回家,誰知他竟是敵軍軍長

1948年,國軍的一名伙伕和大部隊走散了,被解放軍攔下。解放軍看他年紀大,便發了2塊銀元讓他回家,誰知這個伙伕,竟是國軍軍長!“什麼職務?”“我就是個在部隊裡面做飯的伙伕。”1948年,我軍在和國民黨戰鬥的時候,發現敵方有一小隊走錯了路,正好和我軍相撞,在經過審問後發現這裡大部分都是部隊裡面的伙伕和馬伕。

爲了防止有敵軍將領躲藏在其中,在審訊的時候讓這些人要互相指明對方的身份,其中有個中年男人看起來和周圍人有些格格不入,雖然身上穿着破爛衣服,但是行爲舉止卻異於旁人。“他是什麼職務?”“伙伕...”“對,他跟我們一樣都是伙伕。”緊挨着他的幾個人在詢問下都紛紛作證他的身份,因爲後面還有幾十人等着審訊,審訊員沒有太過懷疑,只是以爲這人在當伙伕前可能上過學之類的,所以顯得有些不一般,在證明之後就沒有多關注他了。“拿着吧,這是給你們的回鄉證明和路費。”一張張證明和一塊塊銀元放到了他們的手中。我軍對待俘虜很優待,像這些老弱病殘並沒有軍職在身的人會專門安排好讓他們回家,此時解放戰勝勝利已是大勢所趨,戰爭馬上就要結束,他們不需要在跟着部隊行軍,而且這些人裡面有不少都是被迫做事的。望着手心裡面溫熱的2塊銀元,安春山的神情有些發怔,他是傅作義手下中將軍長,平日裡行事作風都非常的狠厲,對待做錯事的下屬毫不手軟,所以在假扮自己是伙伕的時候,周圍那些清楚他底細的人沒有人敢正面指認他,生怕他躲過去之後要了自己的命。

就這樣安春山靠着僞裝隨其他人一同被放走了,而他在離開解放軍的視線後就迅速抄小道逃回北平,隨後傅作義將手下多個部隊都歸到他旗下指揮。在他逃離之後,一位被俘虜的國民黨少校主動找上負責人,表示自己知道這些被俘虜的人裡面有安春山在,白天的時候就看到他混在伙伕的隊伍中。這個消息立即引起重視,他害怕自己直接指認會遭到對方的報復,喬裝打扮一番後纔敢過去一個個對比,結果找了一圈發現人沒了,這時才發現原來安春山被放跑了。錯失一條“大魚”讓大家感到有些遺憾,但沒想到安春山在回到北平後,他的行爲卻積極促成了北平的和平解放。在平津戰役的尾聲,傅作義爲是否和平解放北平陷入猶豫和矛盾中,從多個方面來看,和平解放對北平和百姓還有戰士們來講都是最好的。照目前的形勢來看,若是真的要打起來,國民黨軍隊能否守得住還真不一定,在一個個城市解放的消息傳開後,人心已經開始潰散,就連他都陷入兩難之中。北平這座城市有着悠久的歷史和文物古蹟,若是炮火在此處發動,那麼對城市建築的破壞是必不可少的,硝煙過後一地殘骸的慘狀勢必會讓人感到心痛,而且北平城中的百姓同樣期盼着能和平解放。

手握兵力部署的安春山對此看的很清楚,他知道如今解放軍的實力有多強悍,從各個角度出發,發現和平解放對他們來講是最好的,於是在傅作義召開會議上,極力支持和平解放,和主戰派據理力爭。最後在雙方的努力談判下,北平終於迎來解放,解放軍戰士們昂首挺胸的從城外走了進來,城中的百姓都放下手中的工作和事情,來到街道上歡呼,他們的臉上洋溢着喜悅的笑容。參考資料:從俘虜到起義將領的安春山——《縱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