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9食物銀行「惜食中繼倉」關心高齡弱勢家庭

臺灣高齡貧窮問題嚴峻,特別是在偏鄉部落。爲此,基督教救助協會1919食物銀行除將擴大發放食物包外,未來3年也將在全臺建置30座偏鄉「惜食中繼倉」,提供物資給長照據點與文健站等免費供餐點。其中第一座已於元旦在全臺阿美族最大部落-花蓮光復鄉太巴塱正式啓用。

各界捐贈的食材送至中繼倉,由共餐團體自行領取,降低物流成本,並提升分配效率與服務普及率。中華基督教救助協會/提供

照顧中風父20年 獨居貧病無年金

離婚的陳哥育有一子,原住臺北,曾長達20年在家照顧中風的父親。因沒穩定工作,所以也沒退休金。期間就靠政府的補助與兒子半工半讀,勉強維持生計。後來父親過世,獨子在31歲時罹癌過世,留下貧病交織的他。

喪子後,陳哥搬至花蓮,3年前因椎間盤滑脫,連臨時工也不能做,只能在家養病。沒有了收入,面對三餐、醫療費、房租,及兒子留下的50多萬助學貸款,他陷入絕望。幸好朋友及時介紹他向1919食物銀行求助。經花蓮富陽1919 服務中心( 花蓮福音教會)志工吳葉仁惠傳道訪視後,立即爲他申請了1919食物包。

此外,陳哥因積欠健保費16,000 元,導致無法申請國民年金。仁惠傳道也爲他申請了1919急難救助金。現在,陳哥已可每月領取4000元國民年金,不用再鎮日憂心,輾轉難眠了。

花蓮富陽1919 服務中心志工吳葉仁惠傳道訪視後爲陳哥申請了1919食物包。中華基督教救助協會/提供

74歲的阿麗嬤(化名)住高雄三民區,是陽明1919服務中心(陽明信心傳道會)的受助家庭,由志工慧珍長期關懷。阿麗嬤的長子輕生,次子入獄,她需獨自撫養長子留下的孩子阿宏。2年前服刑中的次子阿杰(化名),擔心母親年事已高,無法工作,遂寫信向1919食物銀行求助。慧珍知道後,立即前去探望,爲她申請食物包,且定期探訪。

阿麗嬤說:「 1919食物包真的很實用,除了吃的、清潔用品,逢年過節還有禮盒,讓我省了好多開支。」她目前主要靠中低收入補助與老人年金生活,每個月約1 萬5 千元。平常若是自己一人,就煮麪配罐頭解決一餐,省下的錢就留給讀冷凍科的阿宏補習考證照用。而在獄中的阿杰知道媽媽現在有食物包後,非常感恩,還寫信前來致謝。

1919食物銀行表示,過去14年來透過每兩個月一次的食物包,至今已發出32萬多份,陪伴了逾7萬戶次的弱勢家庭。而未來3年內還將在全臺偏鄉建立30座中繼倉,供應各地長照據點與部落文健站免費食材。1919食物銀行呼籲全臺愛心民衆能踊躍支持,有錢出錢,有物資捐物資,共同守護更多弱勢高齡家庭,讓他們三餐不炊,溫暖不間斷。

1919食物銀行 未來3年將在全臺建置30座偏鄉中繼倉,提供物資給長照據點與文健站等免費供餐點。中華基督教救助協會/提供

1919 食物銀行介紹 https://1919.org.tw/foodbank/2025/

2023年度1919食物銀行成果分析報告書 https://ccra.org.tw/pdf/report/2023Foodbank_report.pdf

1919食物銀行 未來3年將在全臺建置30座偏鄉中繼倉,提供物資給長照據點與文健站等免費供餐點。中華基督教救助協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