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萬份有溫度的“養老檔案”
記者 黃婷
“阿婆,您能雙手抱臂嗎?您能蹲下嗎?”8月6日上午,在海口市雲龍鎮潭連村83歲老人黎玉花家裡,老年人能力評估師方林楠正輕聲指導老人完成評估。
與此同時,在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杏林小區,三間閒置鋪面正被改造成寬敞明亮的養老服務中心,工人們揮汗如雨趕工期。
這些場景,是海南全力推進2025年省級十大民生實事項目之一的居家社區養老服務提質擴容的生動縮影。目前,全省已完成17萬餘名高齡老人能力評估,完成率超80%;7個區域性養老服務中心和22個社區養老服務站正加快建設。
科學評估
結果將用於個性化服務
“阿公,您身體硬朗,但腿疼的毛病要重視,關節炎發作一定要就醫!”8月6日,在海口雲龍鎮木南村,兩位評估師爲80歲村民符樹財完成評估後細心叮囑。老人感動地說:“政府把服務送到家,太貼心了!”
對於海口市雲龍鎮潭連村87歲的老人鄭愛芳患有腦梗,評估團隊創新採用家屬轉述方式完成評估。“評估很專業,聽說後續會有失能老年人養老服務消費補貼,只需要花不多的錢,奶奶就能得到更好照顧了。”鄭愛芳的孫子滿懷期待地說。
“老年人能力評估是養老服務的基礎工程。”海南省民政廳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我省投入2520萬元專項資金,爲全省21萬名80歲以上老人建立精準服務檔案。評估嚴格遵循國家標準,從自理能力、基礎運動能力、精神狀態、感知覺與社會參與4個維度,細化26項具體指標,將老年人能力科學劃分爲五個等級。
爲確保評估質量,全省已培訓300餘名高級老年人能力評估師,並建成全省統一的信息系統。“評估不是終點,而是服務的起點。”省民政廳負責人表示,評估結果將用於發放養老護理補貼、失能老年人養老服務消費補貼、定製照護方案、匹配助餐送餐等個性化服務。
設施升級
讓養老服務“觸手可及”
評估爲老人“建檔”,而養老服務設施的建設則保障服務“落地”。保亭杏林小區正在施工的區域性養老服務中心配備了多功能活動室、康復室等。項目負責人表示:“目前施工進度已達80%,年底就能投入使用。”
澄邁縣的兩個社區養老服務站建設也已進入最後衝刺階段:昌盛社區200平方米的兩層商鋪內,工人們正在安裝設備;羅驛村的白蓮老年人日照中心即將完成升級改造。“兩個站點都已完成95%,9月就能試運營。”澄邁縣民政局負責人介紹,屆時將爲周邊老人提供日間照料、康復理療、文體活動、居家上門等一站式服務。
“每天路過都要看看進度,家門口就有養老服務站,能讓我們老年人的生活更便利更舒心!”澄邁縣昌盛社區的吳阿婆對昌盛社區養老服務站很是期待。
據瞭解,爲織密養老服務網絡,我省居家社區養老服務推行“建樞紐帶站點進家庭”模式,即,以區域性養老服務中心爲樞紐,依託專業養老機構及服務團隊,將養老服務延伸到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長者飯堂等社區養老服務站,爲老年人家庭提供“一刻鐘”“一站式”居家社區養老服務。2024年,我省共打造區域性養老服務中心10個、社區養老服務站30個,組織社區養老服務活動400餘場,提供的居家上門服務惠及老年人1萬餘人次。
“今年,我省投入2000萬元專項資金,增設7個區域性養老服務中心和22個社區養老服務站。”省民政廳有關負責人介紹,截至目前,以上所有項目均已完成項目招投標並進場施工,完成進度50%以上。接下來海南將持續加大養老服務設施供給,創新服務模式,加快構建多層次、廣覆蓋的“一刻鐘居家養老服務圈”,讓更多老年人享受到觸手可及的幸福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