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次臨時動議、突擊提拔,被叫停!

《中國組織人事報》4月21日報道,針對部分地區單位選拔任用程序不規範,班子功能性不強、年輕幹部儲備不足、結構性矛盾突出等問題,近年來,青海海西州持續規範和健全科級幹部選拔任用預審機制,前置預審關口、動態監測預警,扣緊扣牢選人用人“第一粒釦子”。

聚焦選拔任用重點環節,制定科級幹部選拔任用工作流程圖,出臺科級領導幹部選拔任用預審辦法,在民主推薦和考察之前,設置前置性預審程序,將是否超職數配備幹部、是否超機構規格提拔幹部、是否違規設置領導職務名稱配備幹部、是否違規提高幹部職級待遇、是否變相設置職級職數配備幹部、是否超審批權限設置機構等6個方面問題作爲預審重點報告事項,同步將擬調整人員基本信息、職數空缺情況、擬任免意見、調整理由、其他說明事項等納入預審清單,確保預審可視、可評、可判。

實行“事前預審、全程紀實、事後備案”工作機制,設置啓動、審覈、反饋、備案、回訪5個工作環節,推動預審工作全鏈條閉環管理。啓動時,黨委(黨組)自主研判動議,對覈定領導職數、政治表現及黨風廉政情況、“三齡兩歷一身份”等關鍵信息進行覈查鑑定,規範上報“一報告一清單”。審覈時,依據編制部門覈定的機構規格和領導職數,進行審覈把關,實行“職能科室初審、分管領導複覈、主要領導審定”三級審籤制。預審通過後,書面反饋審覈意見,黨委(黨組)按照選拔任用程序開展後續工作,進行全流程紀實,並將選拔任用結果及時報組織部門備案。同時,將預審納入幹部選拔任用監督檢查範圍,適時對預審執行情況進行回訪檢查,不斷織密選任源頭“監督網”。

強化預審結果運用,未經答覆同意的一律不得提交黨委(黨組)會議討論決定;未預審報告的任用事項一律無效,並嚴肅追責問責。近年來,累計對772批3212人次幹部任免進行審覈備案,不符合任職資格條件未予批覆49人,退回調整重新上報53批,叫停臨時動議、突擊提拔17次,約談相關部門“一把手”、組織人事工作負責人32人次。

據介紹,海西州建於1954年,是全國唯一的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區域面積30.09萬平方公里、佔全省區域面積的43.2%,是全省面積最大的地區。州域主體爲全國四大盆地之一的柴達木盆地(柴達木系蒙古語,意爲“鹽澤之地”),故柴達木又成爲海西州的代稱。現轄格爾木、德令哈、茫崖三市,都蘭、烏蘭、天峻三縣和大柴旦行政委員會,共有43個鄉鎮(街道)、387個村(社區),常住人口46.83萬人,其中蒙古族2.74萬人、藏族5.49萬人。

資料來源:《中國組織人事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