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5億元投向可控核聚變!中國核電、浙能電力同日官宣參股這家公司
2月29日,中國核電(601985.SH)、浙能電力(600023.SH)相繼公告,擬以增資方式參股中國聚變能源有限公司(簡稱“聚變公司),分別投資10億元、7.5億元,本次交易尚需國務院國資委批准並辦理工商變更登記手續。
兩家公司均表示,聚變公司的技術研發方向和未來產業化發展與國家能源安全和環境保護的戰略目標高度一致,公司參股聚變公司具有顯著的戰略意義和必要性。
關於聚變公司最近的消息出現在2023年12月,彼時中核集團牽頭,聯合24家央企、科研院所、高校等組成可控核聚變創新聯合體,正式揭牌中國聚變能源有限公司(籌),併發布了第一批未來能源關鍵技術攻關任務。
天眼查信息顯示,2024年9月,“中國核燃料有限公司”更名爲“中國聚變能源有限公司”,同期其地址由北京變更爲上海。天眼查顯示,中國核工業集團有限公司爲聚變公司的全資股東,該公司分別持有中國核電、中國廣核(003816.SZ)59.36%、3.32%的股份。
值得關注的是,中國核電、浙能電力均對本次投資提示風險稱,可控核聚變技術目前仍處於發展階段,技術突破需要長期研究和大量資金投入,結果具有不確定性。由於技術研發難度高,產業化進展週期長,投資聚變公司短期內實現盈利的可能性較低,也存在商業化落地失敗的風險。
核聚變是輕原子核結合成較重原子核並釋放巨大能量的過程。由於所需原材料資源較爲豐富,且沒有污染排放,因此可控核聚變被視爲人類解決能源問題的“終極能源”。
但由於實現核聚變的條件極度困難,該領域也有著名的“50年悖論”,即距離實現可控核聚變永遠只有50年。全球最大科研合作項目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計劃(ITER)就因進展不順,啓動時間不斷推遲,投入成本也由50億歐元翻了三倍。
2021年起,隨着美國聯邦聚變系統公司打造出緊湊型聚變發電裝置、美國國家點火裝置激光核聚變點火“成功”等消息涌現,以及AI技術進步助力核聚變等離子體精準控制取得突破,全球核聚變商業化進程加快發展,行業融資規模不斷增長。據《2024年全球聚變行業》報告,聚變能產業已吸引了共73億美元投資,超過2023年的62億美元。
中國也在加大對核聚變領域的投資和政策支持。早在1983年,中國就提出“熱堆-快堆-聚變堆”三步走的核能發展總戰略。2023年啓動實施未來產業啓航行動,明確可控核聚變領域爲未來能源的重要方向,併成立了上文所述可控核聚變創新聯合體。2024年3月,《2024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草案》提到要持續推進核聚變等前沿技術研究開發。同期,上海市發改委等部門聯合印發《上海核電產業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2024-2027年)》,提出要開展磁-慣性約束聚變能源系統的實驗物理、核心技術和關鍵設備等研發,建成國際先進的聚變能源中心。
民營資本領域,國內多家聚變初創公司已投身商業化探索。2021年,能量奇點、星環聚能分別在上海和西安成立。前者在2022年、2023年分別進行了天使輪和Per-A輪融資,參投股東包括米哈遊、蔚來等;後者在2022年和2024年陸續完成了數億元的天使輪和Pre-A輪融資。2024年6月,能量奇點全球首臺全高溫超導託卡馬克裝置-洪荒70實現等離子體放電。星環聚能在同年11月宣佈,即將開建負三角球形託卡馬克NTST,解決聚變堆建設工程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