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91優質男送上門找紅姐!心理師4面向解析:我們都怕不夠好

▲諮商心理師許庭韶從紅姐事件反思,許多人在性關係中,真正尋求的是「價值感」與「存在感」,甚至爲此放棄判斷力、忽略潛在風險。(圖/翻攝自微博)

記者陳致平/綜合報導

中國「南京紅姐」事件,因一名38歲男性與1691名男子激戰並私自拍成影片上網牟利,引發網路熱議。對此,諮商心理師許庭韶直言,這起事件所揭示的,遠超乎表現所見,她將四個面向解析此事件並指出「看見渴望與無力之間的交錯,其實我們都只是想要被喜歡。」

一名中年男性假扮女性,以免費性行爲作爲誘餌,此事除了成爲茶餘飯後的談資外,也成了一面照妖鏡,映射出當代人際與性關係中,被忽視的深層心理需求。諮商心理師許庭韶在臉書專頁寫下,「紅姐事件」揭示了令人沉重的社會現象,許多人在性關係中,真正尋求的是「價值感」與「存在感」,甚至爲此放棄判斷力、忽略潛在風險。這種現象不分男女,其核心源於「想被喜歡」背後「覺得自己不夠好」的深層心理因素。

一、「想被喜歡」的背後,是「覺得自己不夠好」

許庭韶分享在諮商現場,經常聽見2種聲音,一種是「我很想要親密關係,但我不知道怎麼做、不知道自己夠不夠好」,另一種是「我已經不敢期待會有人真的喜歡我了,只想確定自己還能被需要」這兩種聲音,看似不同,其實是同一種底層感覺「能力不足感」,而紅姐提供的正是這樣一種「無門檻的肯定感」。不只是性能力,其實背後可能還有各個層面的能力不足,像是:

——我不知道怎麼讓人靠近我

——我不太會處理親密裡的衝突與失落

——我很怕自己一靠近別人,就會被看穿我「沒什麼好給的」

——我很怕別人覺得我的表現不好…

▲許庭韶強調,紅姐偷拍與散佈性影像,是刑事犯罪,沒有任何容忍空間。(圖/翻攝自微博)

二、紅姐可能也在扮演一個「能掌控關係」的人

許庭韶寫道,很多人討論紅姐都用「變態」、「騙炮」作爲指責的用語,但如果加以往內看,紅姐的動機也可能藏着某種能力不足感的反向展現。

她指出,也許紅姐曾經在關係里長期被忽略、被羞辱,甚至從來不是被選擇的那個人。那麼紅姐現在扮演「主導者」、「掌控者」,讓別人願意來找他、把身體交給他,反而成了某種扳回一城的方式。

在這場性騙局裡,紅姐終於變成「被主動渴望的人」哪怕他知道那只是僞裝。甚至在過程中私下錄下性影像,將其變爲牟利的工具。

▲一名身形健壯的男性被網友封爲「來都來了哥」。(圖/翻攝自抖音、小紅書)

三、那些走進門的男生,不是真的不知道風險,而是已經太習慣「先懷疑自己」

許庭韶表示,很多人產生的疑問是,「那些男生怎麼沒看出來紅姐是男的?怎麼還甘願進去?」許解釋,事實是,他們可能看出來了,或至少心裡有過一絲懷疑。只是有些人太熟悉「不要挑」、「不要太挑剔」的自己。從小到大,很多社會文化都在要我們調整自己來符合別人的期待。像是別太情緒化、要可靠、要有用、不要太敏感、忍一忍就過了….

許庭韶解釋,帶着這些信念價值關久了,可能就連自己的「不安」都會自動關靜音。當渴望出現時,他們早已不習慣去問:「我值不值得被好好對待?」、「這真的是我想要的嗎?」於是來都來了,任憑慾望來襲卻忽略了內在真實的需求….

四、紅姐事件讓我們看見的,不只是性慾,而是許多人想變好、卻不知如何是好的卡住

許庭韶說明,有些人其實知道自己在性裡「太過沖動」、「太缺乏界線感」、「太快相信」;但也會說,「我也不想這樣啊,可是我不知道還有什麼別的方式可以讓我感覺自己是重要的。」

許庭韶解釋,有時候想變得更好的人,會先試着壓抑需求。但如果這些需求長期無處安放,它們會從更隱蔽的地方跑出來,變成失控的行爲、或衝動的選擇。

她表示,其實在看這些現象是無關乎性別,很多看似荒謬的過程,背後往往一定也都有傷、有故事在那裡需要被傾聽與瞭解。很多時候,或許真的只是能力不足,才讓這些人做出了這些選擇。

許庭韶指出,對於「紅姐事件」的各種討論,若引發或者帶出任何感受或疑問,或許正是探索自我的好機會。她建議,最直覺的感受與疑問都是一個珍貴的入口,可用來檢視自己如何看待慾望、性與親密關係,以及如何迴應那個「想靠近卻又怕被拒絕」的自己。同時,也是一個機會去探究內在有什麼渴望被喚起,或什麼樣的傷痛被引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