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6天審訊 黎智英案結案陳詞 紐時:命運取決北京、川普
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新華社)
香港壹傳媒集團創辦人黎智英涉及的國安案28日完成結案陳詞,法官在庭上宣佈將擇期宣判。紐約時報分析,黎智英是否被釋放,可能在更大程度上取決於政治決定,而不是法律裁決。
紐約時報中文網28日報導,黎智英案的懸而未決,是否會被判有罪並非重點,因爲香港法院對國家安全案件的定罪率接近100%。重點在於,面對外國政府壓力,中國會衡量繼續關押與釋放黎智英,何者對自身更有利。因此,黎智英的家人和支持者把獲釋的希望寄託在外交斡旋上。
報導提到,美國總統川普在本月稍早表示將竭盡全力「營救」黎智英,同時承認中國國家領導人習近平「恐怕不會太高興」。
華府「捍衛民主基金會」資深中國研究員辛格頓表示,若北京採取戰略考量,釋放黎智英將成爲「代價不高的善意舉動」,有助於維持與華盛頓的關係穩定。
然而到目前爲止,習近平似乎沒有展現出妥協之意。中國政府很可能將黎智英作爲典型案例,作爲挑戰北京權威後果的警告。辛格頓預測,在川普公開表示將協助黎智英後,習近平將採取「極端路線」,將「本可解決的案件變成白宮的負擔,可能令川普難堪」。
報導說,辛格頓表示,「令人遺憾的是,人權不再是雙方的核心議程。出口管制和工業競爭纔是」。他還說:「黎智英的案子在道德上是很明確的,但在目前圍繞戰略技術和關稅展開的中美關係中,其政治影響力已趨邊緣化。」
77歲的黎智英被控兩項「串謀勾結外國勢力」罪,最高可判處終身監禁。檢方稱他是策畫2019年香港反送中運動的「主謀」。在法庭上,檢方的重點是黎智英與美國政界人士的會面、與官員的通信,以及他在接受新聞媒體或社羣媒體採訪時表達的觀點。
黎智英否認了這些指控,並在長達50多天的庭審中表示他沒有向任何海外人士尋求政治支援,只是要求他們支持香港。他的律師在結案時辯稱,支持言論自由,或向政府施加壓力希望改變政策,並非錯誤。
綜合港媒、BBC中文網報導,黎智英案完成156天審訊,在經歷超過一年又八個月斷續開庭後,此案走向尾聲。據之前媒體報導,宣判日期很可能落在10月。
黎智英28日戴眼鏡、米白色西裝外套出庭,不時向旁聽人士報以微笑、點頭、雙手合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