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種日用品恐變奢侈品!瘋漲時間點曝光 荷包大失血

通膨情況嚴重,民衆荷包大失血。(示意圖/達志影像/shutterstock)

全球通膨情況越演越烈,美國財金網站《Invested Wallet》統整13種日常商品,包括傳統肉類、咖啡豆等,到2030年將變成昂貴的奢侈品。

1. 傳統肉類(牛肉/豬肉)

因極端天氣導致全球飼料生產嚴重中斷,尤其是玉米和大豆作物等對牲畜營養至關重要的作物,導致牧場養殖成本大幅上升,再將價格壓力轉嫁給消費者。加上各國政府對肉類生產設立碳稅,未來幾年牛肉和豬肉的價格恐持續攀升。

2.氦氣

全球對氦氣的需求持續高漲,美國地質調查局2023年報告顯示,全球氦氣消費量高達61億立方英尺,醫療與科技產業使用量達62%,佔據絕大部分的用量。由於供不應求,氦氣的價格持續攀升,許多派對用品店停止販售氦氣氣球。

3.咖啡豆

巴西與哥倫比亞等產地因高溫和降雨不穩,嚴重影響咖啡豆的栽種與收成,促使大咖啡連鎖店開始囤積存貨,進一步導致供需失衡。

4.一次性塑膠

許多國家嚴格執行一次性塑膠的管制措施,迫使企業尋找經濟且環保的替代包裝材料。加上石油價格上漲推升塑膠製造的成本,石化公司也面臨碳稅,原物料成本持續攀升。

5.鋰

電動車的蓬勃發展帶動了鋰的需求,電池製造商競相爭奪有限的供給,因供應不足,小型電子公司難以與汽車大廠競爭,進而影響消費電子產品的價格與產量。

6.野生鮪魚

鮪魚數量急遽減少,各季節的捕撈配額不斷縮減,漁船被迫遠赴深海作業,耗費更多燃料。此外,高級餐廳爭相搶購稀缺的魚貨,使該業產業受到衝擊。

7. 杏仁

加州的缺水危機嚴重威脅杏仁產業,許多農民轉而種植需水量較少的作物。水資源短缺迫使許多農場出售土地,導致杏仁的價格持續高漲。

8. 學名藥物

透過藥局提供平價學名藥物的計劃面臨危機,全球供應鏈中斷凸顯製藥產業的弱點。隨着製藥大廠掌控原材料,學名藥的生產成本上漲,影響包括糖尿病、心臟病和血壓管理等常見藥物。

9.家用印表機、墨水匣

隨着數位化的普及,影印機的使用量大幅減少,學校與企業逐漸採用線上作業與電子化文件,導致墨水匣的銷量下滑。小型印刷店紛紛關閉,生存下來的業者則調漲費用。

10.天然軟木

軟木的生產面臨危機,葡萄牙和西班牙的軟木林需要25年纔可進行砍伐。加上葡萄酒產業擴張的速度超越了軟木橡樹的生長,建築業者也競相爭奪有限的軟木,從2020年以來,軟木塞的價格飆漲18%。

11.養殖鮭魚

魚類養殖業遭遇海水變暖等困境,寄生蟲與疾病在鮭魚養殖場中肆虐,海洋魚類的數量減少,進而導致飼料成本上升,養殖鮭魚的價格跟着水漲船高。加上野生捕撈限制,養殖業的挑戰直接影響全球魚類的供應。

12.楓糖漿

氣候變遷影響了傳統的糖漿生產,楓樹需要特定溫度的模式才能產出樹液,溫暖的冬季減少樹液流動與糖分含量,導致純楓糖漿可能成爲稀有的季節性產品。

13.河沙

全球天然河沙的供應持續短缺,爲建築產業帶來嚴峻考驗。建築工地需要特定等級的沙子來拌制混凝土,但環境法規限制從河牀中採沙,各國政府亦嚴格打擊亞洲和非洲的非法採砂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