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部漫遊改劇已播,最火的還是“少歌”,衍生品授權是新出路麼?

作者:段輕 編輯:努爾哈哈赤

長視頻平臺的“漫改熱”還在升溫。

隨着去年《少年歌行》《異人之下》等好幾部漫改劇口碑收視雙豐收,IP劇賽道徹底被平臺方重視起來,大廠紛紛選擇了頭部的IP、資源和製作團隊,加碼“大IP真人劇”賽道。

雷報也密切關注相關行業動態,時間來到九月,暑期檔告一段落,長視頻平臺年度大劇片單也陸續發佈,這段時間,又有新的漫遊改IP真人劇開播,或者被提上日程。

而從具體情況來看,今年最火的IP真人劇,依舊是近兩年率先突出重圍的“少歌”IP劇集《少年白馬醉春風》。其他不少備受矚目的大熱IP真人劇集卻並沒有達到想象中的播出效果,例如“仙劍”IP真人劇《祈今朝》、“狐妖”IP真人劇《狐妖小紅娘·月紅篇》、“盜墓筆記”IP真人劇《藏海花》等劇集,在演員選角、劇情魔改、特效製作等方面飽受爭議。

那麼,除了已經播出的劇集,還有哪些新的待播IP劇值得期待?另一方面,IP的衍生品熱度也和真人劇的口碑掛鉤,真人劇衍生品變現情況又如何?

12部已播,25部待播,“少歌”又火,“遮天”“斗羅2”等官宣

詳細來看,雷報盤點了截至發稿日,2024年各平臺已播漫改、遊改劇的IP及參投公司情況(人工統計存在誤差),其中部分作品在雙平臺播出,因此各平臺實際上新漫改劇共計12部,另外,還有至少25部劇集待播或者籌備中。

優酷方面,2024年推出的新劇不多,走的是穩紮穩打的精品化、優質化路線,並且已經將其核心的“少歌”IP運營成了動畫、影視等方面多點開花的頭部IP系列。

“少歌”系列真人劇《少年白馬醉春風》於2024年7月19日正式開播,由優酷和不可能的世界影業出品。據悉,該劇集開播前就在優酷站內獲得了超過600萬人預約;電視劇正式播出後,其作爲《少年歌行》的前傳故事,又一次成功還原小說劇情,爲觀衆展現了上一輩的意氣少年江湖畫卷。燈塔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少年白馬醉春風》的播放量已經近13億。

另一方面,優酷待播、籌備中的劇集和IP也十分“重磅”。除了此前就傳出要真人化的“少歌”系列《暗河傳》,以及《靈籠》《鏢人》《師兄啊師兄》《異人之下之決戰!碧遊村》(異人之下2)等劇集;在2024優酷年度片單中,還官宣了B站國創區頭部IP《凡人修仙傳》的真人劇,漫畫《當神不讓·前傳》的漫改劇《當神不讓》,一集Netflix出品的兩部“鎮魂街”IP劇集《鎮魂街之熱血再燃》《鎮魂街Ⅲ》。

騰訊方面,今年的兩部“仙劍”IP續作“撲”得有些慘烈。最近的8月26日,騰訊新播出了大熱IP“盜墓筆記”系列的真人改編劇集《藏海花》。根據官方數據,《藏海花》是騰訊視頻開播最快破20000的探險劇。

然而,這份熱度基本還是由原著粉絲帶來的,具體到口碑方面,“稻米”們也在“邊看邊罵”,該劇集從官宣開始就因爲演員選角不貼合原著而受到爭議,在劇情設計上,又因爲敘事結構問題,顯得故事連貫性不足或者略顯拖沓。總而言之,這一部“盜墓筆記”系列作品也沒有贏得與IP熱度匹配的口碑。

在騰訊視頻公佈的鵝廠2024年大劇片單中,有新的漫改劇亮相,例如,由騰訊視頻和靈河文化共同出品的《斗羅大陸2》真人劇;同樣改編自騰訊頭部動漫IP的真人劇《完美世界 第一季》,出品方爲騰訊視頻以及動畫製作方萬維貓動畫;以及改編自常盤勇者的同名漫畫的武俠喜劇《俠客行不通》,由騰訊視頻、和美傳媒、銀河酷娛共同出品。

同時,還有許多已經動畫化的頭部小說IP被改編真人劇,例如改編自玄色經典IP、由騰訊視頻、新麗電視、Rinx文化傳媒共同出品的《啞舍》,還有《三體2-黑暗森林》《三體:大史》等;此外,還有劉慈欣IP《鄉村教師》,以及番茄小說頭部IP《十日終焉》等作品的真人劇。

愛奇藝方面,今年在漫改劇賽道勢頭也很足,但已播劇集成績並不亮眼,愛奇藝、光線傳媒共同出品的作品《大理寺少卿遊》算是其中口碑不錯的作品。但上半年改編自大熱頭部IP的《狐妖小紅娘·月紅篇》《仙劍四》還有《烈焰》(《烈焰之武庚紀》)都沒有達到預期口碑,甚至《月紅篇》還受到了不少原著粉絲的聲討。

去年,愛奇藝就一口氣官宣了3部改編自頭部女頻IP“狐妖小紅娘”的真人劇《狐妖小紅娘·月紅篇》《狐妖小紅娘·竹業篇》《狐妖小紅娘·王權篇》。原本由愛奇藝與騰訊動漫、恆星引力共同出品,在閱文收購騰訊動漫後,出品方變成了愛奇藝、閱文影視、恆星引力。目前,《竹葉篇》《王權篇》還沒有播出。

另外,根據愛奇藝最新消息,此前已經動畫化、改編自起點白金作者辰東作品的《遮天》也要做IP真人劇了,該項目在2016年就官宣啓動,直到今年4月的愛奇藝世界大會上才正式亮相,由愛奇藝、華策集團克頓傳媒共同出品。

B站向來不太參與影視劇之爭,今年6月,《時光代理人》改編的同名真人劇正式開播,儘管選角有爭議,但口碑尚可,目前播放量已經破2億;另外,B站去年還官宣了《風靈玉秀》IP改編劇,這兩部作品都是B站國創區的頭部原創IP。

此外,根據雷報觀察,在華誼兄弟2024年半年度報告中,唐家三少的另一部小說《大龜甲師》的真人短劇也進入開發階段,預計2024年第四季度上映,或公司根據實際情況另行調整。事實上,早在2017年炫世唐門就在官方微博公開過《大龜甲師》影視化的消息,但這一劇集直到今年才終於提上日程,目前導演和演職人員依舊待定。

同時,經典遊戲《地下城與勇士》也被改編成了真人劇,由閱文短劇、華誼兄弟火劇出品,溫州影業聯合出品,目前已經進入後期製作階段。

IP改編真人劇如何打破“魔咒”?衍生品授權不易?

可以看到,如今大多數IP真人劇都開始走“系列化”的路線,例如口碑最成功的“少歌”IP系列,一口氣官宣三部的“狐妖小紅娘”IP漫改劇,Netflix一次參投兩部的“鎮魂街”IP漫改劇,以及動畫、電影、電視劇多線開花的“三體”“一人之下”IP,等等。

但值得注意的是,“系列化”路線並不好走,前作的好口碑令觀衆對後續作品的要求更嚴格,而前作口碑不佳,也會影響後續的內容改編方向。

就拿以目前遊改、漫改劇數量最多的IP舉例,《仙劍奇俠傳》IP在口碑最好的兩部經典劇集《仙劍奇俠傳1》《仙劍奇俠傳3》兩部後,其他劇集可以說是改一部“撲”一部,接連達不到預期的作品,讓觀衆對IP真人劇的熱情也有些降溫。

《盜墓筆記》IP系列也“命途多舛”。目前,該IP已經有超8部電視劇或電影作品,包括2015年的季播劇《盜墓筆記》,2016年的電影《盜墓筆記》,以及後續的劇集《沙海》《終極筆記》《怒海潛沙&秦嶺神樹》《重啓之極海聽雷》《雲頂天宮》,再到2024年的《藏海花》,而這其中,在原著粉絲間風評尚可的作品,也只有《沙海》《終極筆記》《重啓之極海聽雷》三部,其餘作品在粉絲間都沒有得到足夠的口碑及認可度,更別提想要“出圈”了。

從這些作品裡,也不難看出國產IP改編真人劇的硬傷,除了選角爭議,還有特效製作水平不夠、劇情魔改和角色塑造不佳等一系列問題。歸根結底,還是回到了IP改編的經典命題——“迎合大衆”還是“尊重原著”?

儘管在市場感知上,遊改、漫改劇越來越多,“破圈”卻真的很困難。縱觀今年“撲街”的幾部大IP真人劇,再對比熱度較高的《少年白馬醉春風》等熱門作品,一定程度上能夠發現,把握好“垂類受衆”,比起努力迎合國民市場,似乎更容易成功。

動漫、遊戲IP自帶較強的圈層屬性,通俗來講,就是與影視存在“次元壁”。在真人劇推出時,觀衆下意識就會比對劇情、演員形象與原著設定是否相似,如果有出入則會產生抵制情緒;儘管有些真人劇能夠憑藉後續內容糾正這種“先入爲主”,但IP改編劇普遍“低開”,已經是不爭的事實。

因此,與其爲了迎合大衆而“魔改”,保留原作精髓,抓住IP原本的目標觀衆羣,或許更易打造“爆款”。畢竟,如今Z世代成了消費主力軍,其與動漫、遊戲IP的受衆本就有極大一部分重疊。從這一層面上看,“國民級”IP真人劇或許並不是當前市場的剛需,這些IP原著本身的受衆就代表了極強的影響力以及消費力。

在內容之外,近年來,各大長視頻平臺都在探索劇集衍生品授權變現路徑。

阿里影業打造的阿里魚“造點新貨”衆籌平臺以及“錦鯉拿趣”品牌就是影視劇衍生品開發的主陣地之一。阿里影業在7月發佈的2023/24年度報告中表示,拿趣已經與逾40部影視內容結合,包括優酷的獨播劇《長月燼明》《安樂傳》、愛奇藝的獨播劇《蓮花樓》、騰訊的獨播劇《玉骨遙》等。

其中,《長月燼明》的衍生品是相對較爲成功的授權案例之一,其在阿里魚"造點新貨"平臺上衆籌的衍生手串,在項目上線短期內超過千萬銷售額,官方Q版手辦則月銷6000+;《蓮花樓》劇集衍生品項目上線期間,兩個月內銷售額超過500萬元;在騰訊視頻4月公佈的騰訊IP授權榜單中,《玉骨遙》在授權品類和數量上的表現都名列前茅。

今年播出的IP改編真人劇中,《狐妖小紅娘·月紅篇》是IP授權做得較好的案例,愛奇藝在Q2財報中提到了劇集IP授權成績,表示《狐妖小紅娘·月紅篇》創造了愛奇藝原創劇集IP授權收入歷史新高。

具體活動以及產品方面,據雷報觀察,愛奇藝上線了《狐妖小紅娘·月紅篇》官方正版收藏卡;造點新貨平臺上推出了《狐妖小紅娘·月紅篇》的手串、徽章、手機鏈等系列周邊;泡泡瑪特推出的《狐妖小紅娘·月紅篇》系列盲盒手辦在天貓旗艦店內有300+的銷量;聯名方面,6月,茶百道與《狐妖小紅娘·月紅篇》聯動,推出打卡店以及聯名飲品。

目前口碑最好的《少年白馬醉春風》也有不少授權案例,8月與快樂番薯推出的聯名飲品和周邊,以及與華萊士推出的周邊套餐等活動被“少白”粉絲津津樂道;阿里魚造點新貨平臺上的周邊手串、棉花娃娃、徽章等產品持續銷售中;昨日,hitcard出品的官方影視收藏卡上線,劇粉也紛紛在社交媒體分享拆卡心得。

除了這兩部作品,其他IP真人劇的授權衍生品卻沒有什麼“水花”。騰訊視頻草場地旗艦店中,《祈今朝》《又見逍遙》《藏海花》等周邊產品,除了“流量小花”虞書欣的亞力克掛件賣得不錯以外,其他產品的銷量都屈指可數;與此同時,從更現實的層面看,今年播出的絕大多數IP真人劇,因爲劇集本身的熱度不達標,甚至都沒有進行衍生品項目的開發。

而究其根本,IP原著粉絲不願意爲劇集“買單”,是其中的一個重要原因。

這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IP漫遊改劇的變現困境。首先,IP真人劇本質上也是影視劇的一環,縱觀近年來衍生品賣“爆”的影視劇集《長月燼明》《蓮花樓》,還有等IP,都有一些共同點,首先,是內容和劇情本身“扛打”,出圈度夠高;其次,是演員夠“頂流”,粉絲消費力可觀。

相比之下,IP真人劇想要做出口碑,提高還原度,首先就要面臨着難以突破“次元壁”的問題;另一方面,目前出演漫改、遊改劇的演員,絕大多數都是一些演藝圈的新人,或者二三線演員,並沒有足夠的“流量”基礎。

最致命的一點是,IP原本的消費羣體和演員粉絲圈層之間,實際上並沒有較高的重疊度,這就導致IP消費者更願意爲原著IP買單,對劇集周邊熱情不夠;而演員粉絲並不侷限於單一作品,對IP沒有足夠忠誠度,自然也形成不了可觀的購買力。這也是IP漫改劇衍生變現的無奈之處。

但也不用過於悲觀,至少從目前看來,國產漫改劇產業起步較晚,並沒有發展成熟,還需要繼續打磨;而隨着各大平臺的國漫競爭進入“白熱化”,漫改劇的潛在市場也是相當可觀的。

IP真人劇的最優解究竟是不是迎合“垂直受衆”?IP劇商業化變現真的無法“破局”嗎?或許各大平臺在持續地試錯和打造爆款的過程中,最終能夠找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