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金融風險指數 今年次低
11月TAIFRI四大主構面的「資產評價壓力」、「非金融部門的穩定度」、「金融部門的穩定度」、「傳染與蔓延」較10月下滑2.8、0.1、1.2、16.8。主構面項下的11個次構面中,有四個分項風險上揚,六個分項指數風險下滑,一個不變。
金融研訓院表示,「資產評價壓力」下滑主要是因臺股回溫、價格波動風險降低的結果,11月信心回覆臺股大幅反彈,本益比在連續兩個月下滑後,反轉重回10倍水準,且市場波動風險趨緩,臺股恐慌指數(即臺指選擇權波動率指數)連續第二個月下滑,股價波動風險大幅下降,更成爲11月TAIFRI中風險降幅最大的次構面。其他不動產整體風險穩定,企業受歐美央行升息影響債務資金成本上揚。
「非金融部門的穩定度」方面,金融研訓院指出,海外高收益債基金投資持續減碼,企業貸款穩定成長。家計部門的國人海外高收益債基金投資,對一般債券投資比重連續四個月均小於6倍,風險維持穩定。企業部門自7月起,銀行對企業放款餘額再次重回雙位數成長,企業放款動能強勁,預估仍將維持成長趨勢。
至於「金融部門的穩定度」,隨企業放款持續成長,存放比亦呈現緩升的現象,並維持在7成左右。國銀整體呆帳覆蓋率維持在800%以上,逾放比持續低於0.2%,整體資產品質穩健。今年以來平均資本適足率皆位於14%至15%的高水準,銀行資本結構健全,整體金融部門持續表現穩健。
金融研訓院說明,「傳染與蔓延」顯現海外市場風險趨緩,除大陸受疫情影響恐慌指數連續三個月上升,美、日、歐VIX皆下滑,各國信用風險也明顯回落,成爲風險降幅第二大的次構面。國內金融市場傳染效應,分項指數連續第五個月下滑,並創下今年以來新低,顯示國內金融市場穩定,金融機構間風險傳染蔓延可能性進一步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