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家上市公司六成難題告破 深圳“央地協同”跑出新速度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 黃子瀟 深圳報道

近日,記者獲悉,深圳證監局聯合深圳市委金融辦密集開展上市公司走訪工作,聚焦併購重組指導、定向增發、企業出海、“工業上樓”等轄區內重點議題。

據悉,截至目前,深圳累計走訪111家次,佔深圳轄區上市公司數量的26.18%;走訪中累計收集上市公司困難訴求、意見建議275條次,已推動解決149條次,解決率近六成;其他事項正在持續推動解決中,顯示出“企有所呼,政有所應”的實效。

走訪呈現出三個特點:一是協作效能持續增強,證監局聯合地方政府的聯合走訪機制常態化運作;二是解題導向更加精準,如企業出海等議題的突破;三是走訪效率明顯提升,一季度走訪34家次,接近2024年全年走訪的半數。

深圳證監局表示,此舉爲深入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走訪上市公司、推動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的工作部署,支持深圳上市公司在美國關稅政策衝擊中持續平穩經營。

證監局聯合地方政府走訪機制常態化

“央地協同”是完善金融監管體系的重要抓手。近年來,廣東、山東、安徽、天津、深圳等各省市的聯合走訪機制已漸成常態。各地證監局聯合地方政府密集走訪上市公司,旨在內聯外合以“集中問診”。

據悉,本輪深圳上市公司常態化走訪工作稱作“益企行”,由深圳證監局、深圳市委金融辦聯合牽頭開展。

一方面,深圳市委市政府領導高度重視上市公司服務工作,多次對上市公司反映問題進行批示,現場多輪次召開中小企業、民營企業訴求推動座談會,解決企業具體問題,建立常態化工作機制。市委金融辦,福田、寶安、南山、龍華等區政府負責同志及相關部門參與走訪上市公司近30家次,對企業反映的用地、人才、融資等問題做到第一時間迴應解決。

另一方面,深圳證監局制定走訪專門工作方案,黨委班子全面動員、全體參與帶隊走訪。

深圳證監局有關負責人強調了“搭建三個機制”,進一步增強央地協作效能。一是搭建聯合走訪機制,建立由深圳證監局、深圳市委金融辦共同牽頭,明確深圳證監局、市委金融辦、各交易所走訪工作計劃;二是搭建問題通報機制。深圳證監局每月形成走訪月報和問題清單,以《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專報》形式及時向相關部門通報走訪動態、問題,提高問題解決效率;三是搭建服務協同機制,將“益企行”上市公司走訪與上市公司、擬上市公司工作協調機制相銜接,全面落實掛點服務企業機制、“助企行”等,爲跨部門服務優化奠定基礎。

深圳去年併購重組總額達126.82億元

在證監會“併購六條”發佈實施後,併購重組市場活躍度明顯提升,多家上市公司在走訪中提出希望加大併購重組政策指導、建立併購重組資源庫降低信息搜尋成本等訴求。

去年11月,深圳發佈“併購重組14條” ,提出到2027年底,推動深圳境內外上市公司總市值突破15萬億元;完成併購重組項目總數量突破100單、交易總價值突破300億元。

近年來,深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上市公司併購重組工作,央地協作多措並舉響應企業併購重組訴求。一是市委金融辦抓緊出臺《深圳市推動併購重組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2025-2026)》,充分發揮“有爲政府”和“有效市場”作用,打造併購重組高地。二是成立深證併購基金聯盟、灣區產業併購服務中心,推動設立醫藥和醫療器械等行業的產業併購基金,福田、寶安、龍華、龍崗各區相繼籌劃設立併購基金,加強對新質生產力企業併購重組的支持。三是開展併購重組政策宣講及項目對接會,深圳證監局聯合市委金融辦指導深圳上市公司協會等組織7場宣講會、項目對接會,就併購重組政策要點、典型案例進行系統解讀,加強上市公司與IPO撤否企業、科技創新企業的項目對接。四是深圳證監局聯合市委金融辦指導深圳上市公司協會搭建併購重組項目資源庫,截至2025年4月,資源庫共收集到併購標的意向企業425家,其中,IPO撤否企業、擬上市公司43家,專精特新等優質科技創新企業382家。

數據顯示,2025年以來,深圳上市公司披露併購重組66筆,交易金額126.82億元,在全國大中城市中排名第三;完成併購重組3筆,包括華潤三九收購天士力、麥捷科技收購安可遠和金之川、中國廣覈收購台山第二核電,利用併購重組實現轉型升級取得積極成效。

助力“外貿第一城”企業出海

數據顯示,超六成深圳上市公司有出海業務,出海公司數量在全國大中城市排名第一,業務規模僅次於北京,電子、電力設備、計算機等行業出海集中。據深圳證監局,2024年上半年,深圳共有264家上市公司披露境外業務收入,合計4851.62億元,佔營業總收入的比重爲15.6%。

深圳海關數據顯示,2024年,深圳市進出口4.5萬億元,首次突破4萬億元,同比增長16.4%。同時,深圳的出口、進口也均爲歷史新高。

不過,近期受地緣政治等因素影響,“出海難”成爲上市公司走訪中反映較爲突出的問題。多家企業在走訪過程中反映稱,希望政府部門加強出海政策指導支持,簡化境外投資審批流程,優化資金出海手續,幫助企業充分利用境內外兩個市場實現高質量發展。

針對企業反映投資出海過程中遇到的項目審覈、外匯出海備案等程序性問題,發改、商務等部門及時收集彙總企業訴求,第一時間向企業宣傳解釋境外直接投資申報材料、審批週期、跨部門協作等法律規定,指導企業填報申請材料,減少申報時間。

市委金融辦成立金融服務企業“走出去”工作組,引導金融機構爲廣大“出海”企業“精準畫像”,創新推出個體深信貸、科技初創通等專屬產品。

深圳證監局指導深圳上市公司協會舉辦8場“深企出海護航系列”活動,從財稅架構搭建、跨境金融管理、出海貿易風險管理、海外業務全週期價值管理等多個方面爲上市公司出海保駕護航,覆蓋上市公司330家次,人員550人次。

切實解決用地、再融資等企業難題

用房用地問題是長期以來困擾深圳製造業上市公司的難題。走訪中,不少上市公司希望地方政府能予以協調解決。如某高科技企業反映,其在深圳沒有自有物業,經常搬遷,影響到員工的穩定性,希望解決核心技術人員人才房、總部辦公用房,便於穩定、長期發展。

市區政府對上市公司核心技術人員住房、公司生產辦公用地問題高度重視。如福田區針對某公司反映的人才安居房問題,現場辦公引導企業按照相關政策及時提出申請,順利解決人才安居房11套;再如寶安區針對上市公司提出的生產用地需求,積極向公司宣傳介紹“工業上樓”項目,並指導上市公司按程序進行申報。

此外,某主業半導體關鍵製程的公司在走訪中提出定向增發訴求,擬募集資金投向高端生產基地項目,旨在提升生產工藝技術水平,實現半導體關鍵生產環節的自主可控。深圳證監局詳細瞭解公司前次募投資金的使用情況及本次募投資金的用途去向,對公司上市以來規範運作及經營情況進行梳理,向交易所進行了通報。目前,公司再融資事項已於近期審覈通過並完成註冊。

深圳證監局、深圳市委金融辦有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深圳證監局、深圳市委金融辦將協同發力,以上市公司常態化走訪爲抓手,將走訪成果轉化爲制度性解決方案與系統性改革動能,講好服務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的“深圳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