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電價三大有望凍漲!臺電財報藏密碼 內情曝光

10月電價是否調整,成爲產業界與民生關切焦點。(圖/本報資料照片)

10月電價是否調整,成爲產業界與民生關切焦點。經濟部長龔明鑫上任後,已與七大工商團體及多個傳產業者舉行座談,業界一致希望「電價凍漲、匯率穩定」。據悉,電價費率審議委員會將於9月中下旬登場,在國際燃料價格趨緩、臺電連四個月出現盈餘的情況下,10月起工業電價全面凍漲的機率相當高。

《工商時報》8日報導,臺電財報顯示,今年5月至7月分別獲利30億元、130億元、196億元,8月也預估有150至200億元盈餘。主要受惠於國際燃料價格回穩及匯率因素改善。然而,即便如此,臺電累積虧損仍超過4,200億元,全年即便損益兩平,財務黑洞依舊龐大。知情人士透露,臺電會在審議會中如實反映財務現況,並指出「若要適度反映成本,10月是比明年更恰當的時機」。

該份報導也提到,明年下半年逢地方縣市長選舉,電價議題更添政治敏感。黨政人士認爲,產業用電平均售電成本已高於發電成本,在國際燃料下滑之際,確實存在凍漲空間;但在民生用電方面卻隱藏結構性問題。臺電指出,目前每度民生用電平均2.77元,遠低於去年每度發電成本3.71元,等於「賣一度電虧一元」。尤其120度以下非夏月電價僅1.68元、121至330度爲2.16元,價格甚至低於20年前,結構明顯失衡。

因此,雖然整體產業界大多傾向凍漲,臺電仍會在會議中提出民生電價合理化的訴求,盼能逐步反映成本,調整過度便宜的級距,交由電價審議委員會裁定。

報導稱,傳產面臨的壓力也不容忽視。由於美國關稅政策變動頻繁,包括對等關稅與232條款,傳產普遍對景氣寒冬感到憂心。座談會上,業者除要求「不漲電價」外,也呼籲政府兼顧匯率穩定,以降低不確定性帶來的經營風險。

觀察目前情勢,今年科技業用電量仍略增,但傳產已明顯衰退,整體電力需求難以大幅成長,顯示產業景氣榮枯不一。龔明鑫上任首日便展開與產業的密集對話,也顯示政府高度關切。報導稱,外界預期10月工業電價「凍漲」幾乎成定局,民生用電則可能被點名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