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位院士齊聚,助力巴中“打造不落幕的科普城”

澎湃新聞記者 鄭問

這個週末,10位院士齊聚四川巴中,發出一份以“巴中”命名的倡議。

2月15日上午,首屆青少年科普視聽大會在巴中開幕。“兩院”院士、科學家代表、科研院所及高校知名專家學者、科研教育領域優秀人士、全國科技愛好者、科普視聽博主、科普視聽從業機構、知名媒體機構人員共3700多人與會。

大會以“鏡頭記錄知識傳承,光影傳播科技力量”爲主題,圍繞航空航天、大國重器、工業智造、歷史科考等十大前沿主題,通過虛擬現實、超高清影像和人工智能等技術,將科學知識轉化爲可觸可感的科普視聽盛宴,積極探索科普與文旅產業、現代視聽產業深度融合,進一步激發青少年的科技創新熱情。

活動現場,來自中國工程院、中國科學院的十位院士,圍繞閱讀習慣、閱讀實踐、閱讀載體三個方面,聯合發佈了“全國青少年科普閱讀行動”巴中倡議。同時,還發布了“科學少年中國行·科旅巴中”科考研學體系,匯聚前沿科普視聽資源的《知識就是力量》科普視聽館也正式開館,吸引廣大青少年積極探索。

首屆青少年科普視聽大會,由虛擬現實視聽技術創新與應用國家廣電總局實驗室、《知識就是力量》雜誌社、廣電新視點中心、中國廣播電視社會組織聯合會科普視聽宣傳委員會、中國民主建國會四川省委員會、中國(成都)超高清創新應用產業基地管委會、巴中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會場設在四川省巴中市恩陽科普大視界。

2024年12月25日,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普及法》,自公佈之日起施行。聚焦科普發展中的突出問題,完善體制機制,全國科普工作迎來新指南。青少年科普視聽大會積極響應號召,旨在以高質量的科普視聽內容與活動,激發青少年對科學的熱愛與探索精神,形成具備新時代特色的科普傳播新模式,將大會打造成全國性的科普、科技和視聽業界品牌。經過大會執委會的嚴格考察,青少年科普視聽大會最終落地巴中,並將在10年間連續舉辦十屆。按“一年一大會、一月一院士、一週一專家”的標準,每年舉行近100場知識講座、科普視聽等活動,打造不落幕的科普城。

青少年科普視聽大會爲何會選擇巴中?

在巴中,探索未知的領域的腳步不曾停歇。北宋著名天文學家張思訓“問天”,成爲全世界水銀機械儀表的開山鼻祖。如今巴中籍“院士萬人比”居四川省第一。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九天攬月,向深空探索不止;中國科學院院士、哈爾濱工業大學校長韓傑才揭示材料超高溫燒蝕機理、廣泛應用高超聲速飛行器;歐洲科學院院士、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澳門大學校長宋永華首次將混沌理論引入電力系統穩定分析;還有江鬆、魏於全、成會明、陳斌等院士功績卓越,激勵一代代的巴中兒女腳踩大地、創新發展,科普和科創必將成爲建設全國革命老區振興發展示範市的“雙翼”。

劉嘉麒院士發言時說,巴中市地處我國中部地區,地理位置獨特,在科普工作上積極行動,爲中西部地區樹立了良好的榜樣。《知識就是力量》雜誌以品牌賦能地方政府,以高質量科普資源聯動社會,攜手國家廣電總局,以及國家級視聽技術平臺和視聽宣傳平臺等單位,真正實現了強強聯合。

“巴中,這片紅色熱土,孕育了無數革命先烈,也見證了新中國科技事業的蓬勃發展。”盧春房院士稱,今天,我們在這裡舉辦以“鏡頭記錄知識傳承,光影傳播科技力量”爲主題的青少年科普視聽大會,具有深遠的意義,“這不僅是對革命先輩科學報國精神的傳承,更是對新時代青少年科技創新夢想的點燃。”

大會開幕當天,集科技、文化、旅遊、研學於一體的國家級科普視聽創新應用產業基地—恩陽科普大視界正式啓用。園區依託“成都影視硅谷國家級超高清基地”和“虛擬現實視聽技術創新與應用國家廣電總局實驗室”兩大國家級視聽產學研平臺,打造了多個沉浸式數字光影科普視聽場館羣落。標誌性項目飛翔影院採用16K超高清球幕與7D環境特效,帶領觀衆穿越蜀道千年歷史;元宇宙光影聚落通過全息影像與互動技術,構建虛實交融的科幻空間;大巴山影像記憶館則以數字技術活化傳統文化,展現媒介演進對文明傳承的深遠影響;"知識就是力量"科普館,更將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等前沿科技轉化爲趣味互動體驗,激發參觀者對科學的探索熱情。

開幕式上,10名院士聯合發佈了“全國青少年科普閱讀行動”巴中倡議,鼓勵青少年們踊躍參與科普閱讀行動,通過科普閱讀樹立家國情懷,服務學習型社會、學習型大國建設。此次倡議以巴中爲名,背後也有緊密的聯繫。巴中歷史悠久,崇文尚德,科技文化傳承源遠流長。古有張思訓問天,今有千年古鎮在科技創新助力下煥發的勃勃生機,迎來青少年科普視聽盛會。

來源:澎湃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