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歲男孩反覆頭痛2年,病因成謎,竟是父母害了他?
*僅供醫學專業人士閱讀參考
是顱內疾患,還是另有原因?
作者丨劉醫生
本次主人公是一名10歲的男童,反覆頭痛2年多,入院查血壓竟然高達210/110mmHg。家長非常疑惑,小小年紀怎麼會有這麼高的血壓,小朋友長達2年的頭痛也讓家長揪心又無奈。但詢問病史發現,家屬經常自行予以患兒口服藥物緩解,卻不知道自以爲是的“久病成醫”,害了自己的孩子,長達2年才找到病因,到底是什麼病如此折磨一個年僅10歲的孩童呢?
病例資料
■主訴:間斷頭痛2年餘入院。男,10歲,體重:22kg。
■現病史:
患兒2年餘前出現頭痛,以前額爲主,呈鈍痛,情緒激動時發作明顯,頭痛時監測血壓高,最高可達210/100mmHg,遂於神經內科門診就診,完善相關檢查未明確病因(具體描述不清,未提供相關報告)。
此後仍有間斷頭痛發作,表現同前,家屬自行予以患兒口服“硝苯地平、酒石酸美託洛爾”治療,約半小時後頭痛緩解,監測血壓波動於110-140/50-80mmHg之間,家屬攜患兒就診於上級醫院,考慮“繼發性高血壓 原因待查”,完善頭顱CT未見明顯異常。
2年來患兒間斷頭痛發作,監測血壓高,家屬認爲顱內無異常,以爲不嚴重,便常常自行予患兒口服上述藥物,並不規律治療至今,餘未予特殊處置。
入院前1天,患兒頭痛加重,症狀同前,但不易緩解,監測血壓爲210/110mmHg,遂就診於我科。患兒自發病以來,近2周無發熱,無咳喘,無呼吸困難,無嘔吐及腹瀉,無頭暈、暈厥及眩暈,無視物模糊,無胸悶及胸痛,無耳鳴,無抽搐,無關節及肌肉疼痛,無皮疹等症狀。精神食慾一般,大小便外觀正常。
■既往史:足月兒,既往體健。無傳染病史,無手術及外傷史,對青黴素過敏,無輸血史。生長髮育良好,按需接種疫苗。
■體格檢查:入科後監測血壓:105/70mmHg。心、肺、腹及神經系統查體均未見明顯異常。四肢肌力及肌張力正常。左側橈動脈搏動有力,右側橈動脈無明顯搏動。雙足背動脈搏動好,鎖骨上凹、胸骨上凹、胸鎖乳突肌外側、腰背部、腹部均可聞及血管雜音。
高血壓元兇揪因
兒童高血壓[1]:
定義:3次或3次以上平均收縮壓和 (或) 舒張壓大於等於同性別、年齡和身高兒童血壓的第95百分位。
分類:主要分爲原發性及繼發性高血壓兩大類。
結合該患兒臨牀症狀+體徵+輔助檢查進行以下分析
一
原發性高血壓:
①遺傳因素[2]:父母存在高血壓,家族性基因突變等。
➤分析:此患兒父母無高血壓家族史,必要時可完善基因檢測明確。
②肥胖[3,4]:肥胖是兒童原發性高血壓的危險因素,兒童高血壓與體重、身高及體重指數呈顯著正相關。
➤分析:該患兒體型、體重較同齡兒相仿,暫不考慮此因素。
③飲食[3、5]:高鹽飲食與高血壓之間呈正相關。攝入鹽增加可致體重、鈉交換和血容量增加,還可增加動脈壁的硬化程度,降低動脈的擴張度,從而引起血壓升高。
➤分析:該患兒飲食較清淡,暫不考慮此因素。
④其他因素:研究表明小胎齡患兒和低體重患兒較正常體重患兒易發生高血壓[6]。可能與這些患兒在母親子宮內營養不良或有生長髮育遲緩有關, 在出生後處於營養轉型的環境中, 反而更容易出現體質的追趕生長, 與之伴隨的可能是血壓水平的快速上升, 從而增加罹患高血壓的風險[7]。
➤分析:該患兒爲足月兒,暫不考慮此因素。
二
繼發性高血壓[8]
① 心血管疾病:
1.主動脈縮窄:以上肢血壓高、下肢血壓低,下肢動脈搏動弱爲主要特徵。分析:該患兒查體:雙足背動脈搏動好,監測四肢血壓:雙上肢血壓 <雙下肢,結合心臟彩超未見明顯結構異常,暫不支持主動脈縮窄。< pan>
2.多發性大動脈炎:若胸主動脈受累,則出現上肢血壓高,下肢動脈搏動減弱或消失,胸部下方有時可聞及血管雜音;若腹主動脈受累,則出現上肢血壓高,股動脈搏動減弱或消失,腹部可聞及血管雜音,化驗可有血沉快等。
➤分析:該患兒有間斷頭痛病史,無發熱等不適症狀,監測血壓波動於100-210/50-110mmHg。
▶查體:左側橈動脈搏動有力,右側橈動脈無明顯搏動。雙足背動脈搏動好,鎖骨上凹、胸骨上凹、胸鎖乳突肌外側、腰背部、腹部均可聞及血管雜音。
▶輔助檢查:入院後化驗CRP高、血沉快,風溼系列(包括抗核抗體譜、抗血管炎篩查、類風溼標誌物檢測、類風溼因子等):均爲陰性。
▶腎血管、腹部血管彩超:雙腎動脈流速增快,阻力指數增高;降主動脈及腹主動脈起始段內膜增厚;腸繫膜上動脈起始處狹窄。
▶頸部血管彩超:右側鎖骨下動脈起始處狹窄,雙側頸總動脈內膜瀰漫增厚,雙側頸外動脈起始處狹窄,右側鎖骨下動脈起始段狹窄。
▶雙上下肢血管彩超:雙上肢深靜脈未見明顯異常,雙側髂靜脈及雙側下肢靜脈血流通暢;雙側髂動脈及雙側下肢動脈未見明顯異常。
▶腹部CT:見腹主動脈較長範圍管壁增厚,管腔相對狹窄。
▶胸部+上腹部核磁:主動脈弓、降主動脈、腹主動脈及部分腹主動脈、腹腔幹起始段管壁增厚。
▶骨髓穿刺術:未見明顯異常。
② 腎臟疾病
常見疾病比如:急性腎炎、慢性腎炎、腎炎性腎盂病、慢性腎盂腎炎。少見疾病:腎功能衰竭、先天性多囊腎、腎盂積水,溶血性尿毒症綜合徵、結締組織病(如:系統性紅斑狼瘡、肺出血腎炎綜合徵)腎損害、腎腫瘤、腎移植術後等疾病。腎血管疾病:腎動脈狹窄(單純或繼發於大動脈炎),腎動脈炎、腎靜脈炎、腎動脈鈣化。
➤分析:該患兒無腰疼,查體腎區無叩擊痛,入院後化驗腎功能、尿常規正常。
▶腎臟彩超:雙腎皮質回聲稍強;
▶腎血管彩超:雙腎動脈流速增快,阻力指數增高,考慮腎臟及腎血管改變爲繼發性改變。
③ 中樞神經系統疾病:
腦水腫、腦腫瘤、腦炎、顱內出血等。分析:該患兒有頭痛症狀,神經系統查體陰性,顱腦核磁+動靜脈血管成像:右側眶回局部腦軟化並腦萎縮改變;右側腦室體部旁及半卵圓中心白質異常信號;顱腦MRA未見明顯異常,考慮顱內改變爲繼發性改變。
④ 內分泌疾病:
常見原因:使用糖皮質激素。
分析:該患兒無特殊用藥史,暫不考慮此因素。少見原因:嗜鉻細胞瘤、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症、庫欣綜合徵、甲狀腺功能亢進(橋本氏甲狀腺炎)、先天性腎上腺皮質增生症等。分析:該患兒入院後化驗高血壓三項(立位)、(臥位):血管緊張素II、醛固酮、腎素濃度,均正常;甲狀腺功能:正常;同型半胱氨酸、性腺激素檢測、皮質醇節律、促腎上腺皮質激素、甲胎蛋白、尿香草扁桃酸均正常;腎上腺彩超:未見明顯異常,目前不支持內分泌疾患導致的血壓高。
綜上所分析,目前患兒診斷最有可能是什麼?
無需下載
參考文獻:
[1]齊建光等.美國兒童青少年高血壓最新診治指南.兒科臨牀雜誌.2006(01).
[2]張瑩,焦怡琳等.我國兒童青少年原發性高血壓影響因素的Meta分析.中國兒童保健雜誌.2014,09(17).
[3]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修訂委員會,高血壓聯盟(中國),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等. 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18年修訂版)[J]. 中國心血管雜誌,2019,24(1):24-56.DOI:10.3969/j.issn.1007-5410.2019.01.002
[4]Sorof J M, Lai D, Turner J, et al.Overweight, ethnicity, and the prevalence of hypertension in school age children[J].Pediatrics, 2004, 113:475482.
[5]楊裕華,王際莘,賀法憲.攝鹽量相關性疾病研究進展[J].中國老年學雜誌,2011,31(15):3003-3006.
[6]張曉銘, 張美仙, 侯冬青, 等.出生體重對兒童期和成年期高血壓影響的隊列研究[J].中國循證兒科雜誌, 2011 (3) :199-204.
[7]米傑.我國高血壓的防治必須從兒童抓起[J].中華預防醫學雜誌, 2014, 48 (5) :337-339.
[8]馬沛然,姜宏磊.兒童高血壓的病因和診斷程序.中國實用兒科雜誌.1005-2224(2004)08-0451-02.
[9]蘇改秀,賴建銘,侯俊,吳鳳岐,孫菲,毛華偉.中國兒童血管炎診斷與治療系列專家共識之二——多發性大動脈炎.DOI:10.19538/j.ek2023040602.
*“醫學界”力求所發表內容專業、可靠,但不對內容的準確性做出承諾;請相關各方在採用或以此作爲決策依據時另行覈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