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10倍!高盛出深度報告:低軌衛星市場,起飛!

隨着全球通信需求的不斷增長,低地球軌道(LEO)衛星技術逐漸成爲產業發展的重要驅動力。

高盛預計,在接下來的五年內,將有70000顆新衛星被髮射,這一數量是目前在軌衛星的十倍。LEO衛星的市場總規模預計將在2024年至2035年間從150億美元增長至1080億美元。

LEO衛星生態系統的崛起

高盛分析師Allen Chang在2月17日的報告中表示,LEO衛星的崛起爲全球通信架構的重新構建提供了一個機遇,如果能有效解決現存的技術障礙,LEO衛星有潛力在未來的通信市場中佔據主導地位。

低地球軌道衛星相較傳統的地面通信基礎設施擁有明顯優勢,尤其在地形複雜或受限於國界的地區。

一個LEO衛星每90分鐘繞地球一圈,理論上1000多顆衛星就能實現全球覆蓋,可突破地形與國界限制,讓用戶在偏遠地區、海上、空中等傳統網絡難以覆蓋之處保持在線 。

相較於地球同步軌道(GEO)衛星,低軌衛星離地球更近,數據傳輸延遲更低。雖然與傳統地面基礎設施相比仍有差距,但在一些對延遲要求不是極高的場景中,其延遲表現能夠滿足需求,爲實時性服務提供可能。

同時衛星規格也在持續升級,單顆衛星帶寬不斷增加,如Starlink的V3衛星帶寬相比V2mini提升了十倍,達到960Gbps,這有助於減少所需衛星數量,降低成本並提升整體網絡性能。

高盛認爲,未來五年全球預計發射7萬顆新LEO衛星,其中中國的發射數量將達到5.3萬顆,這將大幅推動整個供應鏈的收入增長。

2024年LEO衛星的總可尋址市場(TAM)僅爲150億美元,到2035年預計將增加至1080億美元,年均增長率達到20%。

運輸和通信將是最大的應用層

高盛分析認爲,LEO衛星的技術將支持高速的數據傳輸應用,包括遠程醫療、機器人出租車及增強現實技術等新興應用。其中,運輸和通信將是最大的應用層。隨着與電信業合作的加深,市場潛力有望進一步擴展。

分析師認爲,LEO衛星的應用進一步擴展至未被充分服務的市場。

全球仍有約31%的人口未能接入互聯網,LEO衛星可填補這一空白。例如,Starlink已在可能存在服務缺口的非洲多個國家提供覆蓋。隨着用戶需求的上升,LEO衛星將從一開始就優化商業模式,提供比競爭對手更具成本效益的服務。

從長遠來看,LEO衛星通信可與未來的6G網絡緊密結合,提供無縫的移動網絡服務。無人駕駛汽車領域也會因這種技術的發展而突破,比如中國的吉利和比亞迪已在其新車型中集成了衛星通信功能。

業務與技術障礙

儘管LEO衛星展現出巨大的發展潛力,市場進入仍面臨諸多挑戰。

首先,先前提到的發射成本高達每千克12,000美元,加上需要大量衛星組建網絡,整體投資額巨大。

再者,帶寬和延遲問題依舊需要克服。雖然LEO衛星的延遲明顯低於地球靜止軌道(GEO)衛星,但仍無法與傳統的地面基礎設施相提並論。此外,航天垃圾問題也是制約LEO衛星持續運營的隱患。

LEO衛星技術的興起也將對傳統電信運營商產生深遠影響。

在初期,它們可能會在偏遠地區補充地面寬帶擴展,與傳統寬帶形成競爭關係。

然而,隨着市場的發展,LEO技術有望與4G和5G網絡實現無縫集成,爲用戶提供更爲穩定的連接。未來可能出現的電信公司與衛星運營商的合作模式,也將爲雙方帶來新的收益增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