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家灣區國企上榜世界500強,5家廣深國企“跑”進榜單

南方財經記者伍素文 廣州報道

日前發佈的《財富》世界500強榜單,在某種程度上爲企業衡量國際競爭力提供了參照系和風向標。

中國央國企是世界500強榜單的主力軍。在今年榜單中,共有130家中國企業上榜,其中國有企業(含國務院國資委、地方國資監管機構、財政部等出資監管企業)共有85家,而位於粵港澳大灣區的上榜國企則有10家。

《財富》世界500強榜單以年度營業收入爲核心指標。值得注意的是,今年由於進入《財富》世界500強榜單企業的經營狀況改善,上榜企業的門檻進一步提高。外部競爭加大、環境波動與自身“從大到強”等結構性挑戰,更加考驗國有企業的轉型速度、發展韌勁和持續增長動能。

聚焦到粵港澳大灣區來看。今年位於粵港澳大灣區的上榜國企有10家,主要分佈在廣州、深圳、香港三地,廣州數量最多(6家),其次是深圳(3家),香港1家。在國資系統監管企業上榜數量整體減少的情況下,灣區地區上榜的國企數量與去年持平,涉及能源、金融、汽車、醫藥、建築、製造業等領域。

從排名來看,受整體環境影響,今年上榜的124家中國大陸企業中,有49家排名上升,68家名次下降。而10家位處灣區的上榜國企中,除華潤、中國電子排名上升,其餘排名相比去年均有所下降,但均比其首登500強榜單時的位次要高。華潤、南方電網、招商銀行三家央企排名前200,其餘多處於400-500的區間。

(根據《財富》、公開信息梳理)

華潤今年上升5位排至67名。自從2010年以395位首次登上世界500強榜單,經過十多年的發展,這家總部位於香港、涵蓋消費、城建、金融、科技及產業等綜合業務的大型央企,如今排名穩定在前100內。

中國電子是灣區國企中排名上升最多的企業,從去年的435名到今年的427名,提升了8位。作爲我國民族電子工業的搖籃,2021年12月,中國電子將總部從北京遷至深圳,進一步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這是其連續15年上榜,2024年實現營業收入2664億元。

連續13年登榜的廣汽位列榜單中游,排名第252位,今年的排名比起去年下滑了71名。

據統計,共有10家中國汽車及汽車零部件企業進入2025年和2024年榜單,這10家企業與去年相比有3家在排行榜名次上升,其他7家的排位則都有下降。2025年,這10家企業的利潤總額比2024年下跌了30億美元。

“中國汽車尤其是電動汽車的產銷量快速增長領先世界,但反映發展質量的銷售收益率卻還在降低。”《財富》指出,這是行業普遍面臨的挑戰。當前爲提振汽車銷售適應行業變革,廣汽正以深度變革攻堅破局,在流程、組織和體制機制三大維度推動轉型。

2020年以來,廣東地方國企接連“跑”進世界500強榜單,數量達到了5家,分別爲廣州工控、深投控、廣新集團、廣州建築、廣藥集團,成爲榜單中的“新生代”。

廣州工控繼2023年首次上榜後連續三年入圍,今年位列第406位。廣州工控集團總經理王福鑄表示,儘管受美元匯率波動影響,但集團在世界500強中的位勢依然保持總體穩定,實現了逆勢穩盤、韌性增長,“這份成績的背後,是廣州工控集團對‘製造強企’的深遠佈局”。

2019年成立的廣州工控,通過戰略重組、產業升級、創新驅動“三駕馬車”,用三年時間就完成了從區域龍頭到全球舞臺的跨越式進階。近年來,全球化佈局也成爲該企業持續增長的另一引擎。

廣藥集團連續五年上榜,今年位居第459位,同時連續三年入選製藥分行業榜單,位居第14位,僅次於葛蘭素史克集團,是製藥分行業榜單中唯一的中國企業。在醫藥產業變革迅猛下,科研創新、數智轉型、資本運作、多維出海,是公司保持競爭力的主要路徑。

深投控是深圳國資中唯一入選的市屬國企。2020年,其首度登上《財富》世界500強,至今已是連續第五年上榜,今年排名414位。深投控以科技金融、科技園區、科技產業三大產業集羣,2024年實現營收377億美元。

此外,廣新集團是唯一上榜的省屬國企,從2023年首次上榜的427位,上升至今年的418位,持續鞏固提升製造業當家、國有資本投資、混合所有制和市場化經營、經營國際化等核心優勢;廣州建築2021年首次進入世界500強,是粵港澳大灣區第一個入圍榜單的建築企業集團,今年排名455位。

國有企業大多分佈在關係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不少處於傳統行業領域。這些年,上榜國企不斷深化改革,在優化產業結構、激發科技創新引擎、積極全球化佈局、資本賦能上持續發力。面對全球形勢的變動和產業變革的浪潮,向新轉型的深度與速度已經成爲其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核心變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