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家上市公司現環境風險 華能國際旗下企業被罰
每經記者:劉志遠 每經編輯:張海妮
2025年8月第一週,哪些上市公司的環境保護與信披責任亮起了紅燈?且看A股綠色週報第209期。
根據8月第一週收集到的數據,記者發現,共有10家上市公司在近期暴露了環境風險。
華能國際旗下兩企業被罰
A股綠色週報第209期數據顯示,生態環境領域違法違規等風險信息共關聯到10家上市公司。其中,6家屬於國資控制的企業。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梳理髮現,10家上市公司背後有141.71萬戶股東,投資標的登上環境風險榜,可能使他們面臨投資風險。
值得注意的是,華能國際(SH600011,股價7.60元,市值1193億元)控股公司華能臨湘新能源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華能臨湘)因未依法報批環境相關文件以及項目配套環保設施未經驗收即投入生產,被岳陽市生態環境局處罰。
信用中國收錄的文號爲“嶽環罰決字[2025]10號”的處罰書顯示,華能臨湘負責的華能臨湘白羊田生態農場100兆瓦農光互補光伏發電項目分一、二期建設,一期項目於2021年8月3日辦理建設項目環境影響登記表,並於2021年9月開工建設,2021年12月併網發電投入使用;二期項目於2022年12月15日辦理建設項目環境影響登記表,並於2022年9月開工建設,2023年2月併網發電投入使用。經調查,根據《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分類管理名錄(2021年版)》,該光伏發電項目應辦理環境影響報告表,項目未依法報批環境影響評價文件,且配套建設的環境保護設施未經驗收即投入生產運營。華能臨湘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第二十五條和《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第十九條第一款,被岳陽市生態環境局罰款20萬元。
文號爲“嶽環罰決字[2025]9號”的處罰書顯示,華能國際控股公司華能湖南嶽陽發電有限責任公司二、三期煤場廢水未按環評要求進行回用,廢水處理設施清水池設置一根直徑爲150mm的PVC管,處理後的廢水通過PVC管外流至雨水管網,最終泵入長江;三期5#、6#機組脫硫裝置事故漿液箱的事故返回泵工業冷卻水排入雨水管網、三期6#機組脫硫裝置吸收塔漿液循環泵減速機冷卻水排入雨水管網,最終外排長江;三灰湖灰場內未採取有效覆蓋措施防治揚塵污染。上述違法行爲使得該公司被岳陽市生態環境局罰款15萬元。
華能國際旗下兩家企業先後被罰,罰款共計35萬元。8月6日,記者通過華能國際公開電子信箱發去採訪函。8月7日,記者撥打華能國際公開電話,接線人員表示,已記錄相關採訪問題,後續將安排相關負責人員對接記者。截至發稿,記者未獲公司進一步迴應。
海新能科控股公司領罰單
A股綠色週報第209期數據顯示,海新能科(SZ300072,股價3.48元,市值81.77億元)控股公司大慶三聚能源淨化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三聚能源)因私設暗管排放污染物,被大慶市生態環境局處罰。
信用中國收錄的文號爲“慶環罰[2025]13號”的處罰書顯示,三聚能源在廠區內私設暗管,以逃避監管的方式排放水污染物。依據《排污許可管理條例》第三十四條第二項,三聚能源被大慶市生態環境局罰款24.64萬元。
8月6日,記者通過海新能科公開電子信箱發去採訪函。8月7日,記者撥打海新能科公開電話,接線人員表示,需要覈實該處罰的詳情並查收採訪函。截至發稿,記者未獲公司進一步迴應。
宜豐縣人民政府官網發佈的文號爲“(宜)宜環行罰[2025]10號”的處罰書顯示,國軒高科(SZ002074,股價29.07元,市值524.85億元)子公司宜豐國軒鋰業有限公司因擅自堆放工業固體廢物,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第一百零二條第一款第七項和第二款,該公司被宜春市生態環境局罰款30萬元。
8月6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通過國軒高科公開電子信箱發去採訪函。8月7日,記者撥打國軒高科公開電話,接線人員表示,將把採訪函轉交相關負責部門。截至發稿,記者未獲公司進一步迴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