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元挑戰北京最大露天集市,能買到什麼

旁邊是車流繁忙的高速路,頭頂不時有飛機轟鳴,還不時能看到高鐵穿過。

這裡既不是北京南站,也不是上海虹橋,而是北京郊區一個熱鬧的鄉鎮集市所在地。沙河大集,藏身於五環外的昌平區沙河鎮,雖遠離市中心的繁華,卻憑藉獨特的煙火氣成爲京城裡的一處“隱秘角落”。

有人稱它爲“窮鬼天堂”,也有人把它比作“山姆平替”。這次,我們特意向領導申請了100元預算,在這個以高性價比著稱的地方,看看這一百塊究竟能買到些什麼。話不多說,一起來看看吧!

100元挑戰北京最大露天集市,能買到什麼?(來源:城市漫遊計劃)

01彙集全國各地小吃,吃到扶牆出

要說京北最接地氣的市集,當屬分踞兩處的沙河大集。東大集主打寵物活禽,鴿鳥魚蟲一應俱全,每週三、六、日開市。

西大集則每三、五、日開市。這裡不僅有地道的北京風味小吃,還有各地攤主帶來的地方小吃,新鮮採摘的水果、當日直供的蔬菜一應俱全,還有各類生活用品,滿足周邊居民的一站式採購需求。

相比城市裡的大型商超,這裡少了些精緻,卻多了幾分接地氣的市井氣息

如果乘坐公交,可以在“沙河南大橋”下,過了天橋就是西大集。如果你是第一次來,可以找準奔馳4S店,西大集就在其正對面。

相比城市裡的大型商超,這裡少了些精緻,卻多了幾分接地氣的市井氣息

進入沙河大集後,我們直奔飄着白煙的主食區,“好街坊滷煮”的招牌下,老師傅正舀着濃湯。這位早年在西直門開店的老師傅,如今在集市支起三尺竈臺,鍋裡的滷煮咕嘟作響。

老師傅向我們透露,馬未都、名畫家史國良都曾是他的老主顧,“他們一來都找‘老街坊’,因爲他們都知道我們家的家底子是老合義齋的底。”

滷煮是以豬下水(如豬腸、豬肺、豬肝)爲主要原料的北京傳統小吃,口味濃郁。

滷煮是北京傳統的特色小吃,主要食材有豬腸、豬肺等豬下水、油豆腐、火燒

相傳,滷煮源自一道名爲“蘇造肉”的菜餚。傳說乾隆南巡時,在一戶官宦人家品嚐到以江南蘇州烹飪技法燉制的豬肉,十分喜愛,便特意將廚師帶回宮廷。

後來,蘇造肉在民間流傳,人們用豬頭肉和下水代替五花肉,逐漸演變出更具市井氣息的滷煮火燒。

也正因滷煮味道濃重,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但我的同事老李卻是個資深滷煮愛好者,在他看來,滷煮食材豐富、味道濃郁,一碗就能吃得滿足,既美味又頂飽,特別適合他這種講究效率的上班族。

滷煮火燒味道濃郁醇厚,飽腹感強

從滷煮攤走出來,眼前是一家福建千里香餛飩攤。相比北方的大餛飩,千里香餛飩皮更薄,餡料鹹香,湯底則搭配紫菜、蝦皮和蔥花,口感鮮美。

在福建某些地區,餛飩還有一個別稱——扁肉。例如沙縣扁肉,通常選用後腿瘦肉爲餡,皮餡中會加鹼,使其口感脆嫩有嚼勁,與沙河大集的千里香餛飩略有不同,各具特色。

福建千里香餛飩湯鮮味美、皮薄餡足,相比滷煮味道清淡不少

我們繼續往前走,一個白色圓頂吊爐映入眼簾。

仔細一看,吊爐內部中空,一側開口用於放入和取出食物,下方的鐵鍋裡,木炭正燃得旺盛。這是一家賣吊爐燒餅的小攤。而這口吊爐是老闆特地從老家河南帶過來的。

吊爐外觀像是東北燉大鵝的翻轉版,只不過這裡烙的不是玉米餅

老闆將揉好的麪糰包入炒香的花椒、八角等調製的椒鹽餡,反覆揉壓後擀成餅狀,表面裹上一層芝麻,再貼入吊爐中烘烤。

短短五分鐘,金黃酥香的燒餅便出爐了。

新鮮出爐的吊爐燒餅,內部鬆軟細膩,芝麻的香味與花椒的微辣交織,口感層次豐富

剛出爐的燒餅略微燙手,吃起來外酥裡軟,略帶椒鹽味,鹹度適中。

要說我們在沙河大集吃到最特別的小吃,非毛蛋莫屬。毛蛋通常指孵化過程中未能成功孵出小雞的胚胎蛋,此時胚胎已部分發育,但尚未成熟,蛋白和蛋黃仍佔主要部分,而有些則已經顯現出羽毛和骨骼的雛形。

孵化時間更長的毛蛋,胚胎基本成型,能看到小雞完整的形狀,口感更有嚼勁。在江蘇南京,這類毛蛋被稱爲“活珠子”,是當地的一道特色小吃。

胚胎髮育時間越久,小雞雛形越明顯,因此有些人覺得有點嚇人或者不太能接受

毛蛋吃起來是什麼味道?

同事老李戲稱:“彷彿我吞噬了一個即將出生的靈魂。”相比普通雞蛋,毛蛋的口感更復雜,既有滑嫩的蛋白和濃郁的蛋黃,又夾雜着一些略帶韌性的組織。至於那是肉、骨頭,還是某種尚未完全成型的結構,吃的人往往分辨不清。

02物美價廉,集市裡藏着人間煙火

吃飽喝足後,我們繼續往裡逛。沙河大集裡側,有一家開了十多年的常攤,專賣大名府小磨香油和麻醬,還兼售麪條和醬香餅。

還沒走近,芝麻香油的香氣便撲鼻而來,混合着剛出爐醬香餅的焦香味,讓人忍不住嚥了咽口水。我們隨手買了3塊錢的醬香餅,正準備邊吃邊逛,攤位裡的老闆女兒熱情地招呼道:“可以多拍拍我們的招牌,已經做了幾十年了的大名府小磨香油。”

撒上芝麻,切開剛出爐的醬香餅,頓時香氣四溢,令人垂涎

大名府小磨香油,這是是河北邯鄲大名縣的特產,採用傳統石磨低速研磨,香氣濃郁,口感醇厚。早在明清時期,它便已是京城貢品。

順着她的指引,我們看到門口的石磨正緩緩轉動,發出低沉而穩定的嗡嗡聲。“這臺石磨,至少有50年了。”老闆一邊熟練地添芝麻,一邊隨口說道。

有趣的是,在石磨上方,裝滿白芝麻的鐵皮容器裡插着幾根細木棍。老闆笑着跟我們解釋道:“這就像自行車的剎車,控制磨速的。木棍抽掉,磨得快,但香油也就粗糙了。”

古法現磨香油,通過木棍控制磨速

我們繼續往前走,來到了服裝攤前。

沙河大集的服裝攤價格實惠得讓人驚歎——5元的上衣、15元的白雲同款馬甲、35元的棉衣,甚至各種襪子,都是10元買五雙。攤主們熱情地吆喝着,顧客則一邊翻找,一邊討價還價,場面很是熱鬧。

在沙河大集,35元能淘到一件棉衣

只不過,要講究潮流的,就不必指望這裡了。

但沙河大集還是展現出了獨特的時尚風格和自信。有攤販甚至掛出橫幅,宣稱:“學習胖東來,嚴把質量關。不和電商比價格,咱和電商比品質。”

“模特”頭戴帽子,桌上是不同款式的手套

這裡不僅有實惠的衣物,也賣牀單四件套。

我們看見一位阿姨在那臺老式縫紉機前,手法嫺熟地縫紉着牀單。縫紉機發出均勻有力的“噔噔”聲,彷彿把人帶回到80、90年代的舊時光。

老闆在現場縫紉牀單,一刻不得閒

在沙河大集的水果區,競爭可謂是火力全開。

各個攤位都使出渾身解數吸引顧客:煙臺富士紅蘋果自信地喊着“嗷嗷甜”,廣西沃柑則誇張地宣稱“嘎嘎甜,真的很甜”,而那爆汁葡萄柚則保證“個個保甜”。

看到這招牌,不禁讓人好奇,是否真的如宣傳的那樣甜

雖然這裡是傳統的鄉村大集,但你依然能發現不少網紅水果。

普羅旺斯的西紅柿皮薄瓤細、沙瓤飽滿,未經打藥,自然成熟;藍莓則是個頭越大,價格越高;還有那些自稱剛從小湯山摘下的草莓,看起來鮮紅誘人。

沙河大集中賣的大果藍莓

不過,我們很快就被一家賣養生酒的檔口所吸引。

攤位擺滿了一桶桶養生酒,有鹿茸血酒、鹿筋酒、鹿鞭酒等,酒桶上還寫着諸如“生你精血,補你骨髓”“腰痛補腎最好的良藥”的吸睛功效說明。老闆不去寫脫口秀段子,真是可惜了。

養生酒的吸睛功效,很吸引人

讓人忍俊不禁的是,童年記憶裡的米棒,已經緊跟時尚,宣傳風格像極了“椰樹椰汁”。

五穀雜糧,但是是“椰樹椰汁版”

沙河大集裡賣的米棒,“卷”出了愛心的形狀,看上去就像巴啦啦小魔仙的魔法棒。吃起來還是童年記憶中的味道,就是有些粘牙。

拿着“魔法棒”,我就是集市上最童真的崽

集市上有些老闆爲了吸引顧客,在宣傳標語上煞費苦心。

比如有家賣乾果的攤位,直接豪言“免費品嚐!不吃白不吃,老闆家有礦”。既然老闆都說到這個份上了,任誰也不好意思推卻,我們就“隨便”吃了一陣子,最後還買了一大包乾果。

爲了吸引客人,老闆坦言自家有礦

下午兩點,我們的百元預算已所剩無幾,雙腿也感到疲憊不堪。儘管如此,我們並沒有走完沙河大集的全部。到了四點,攤販們開始陸續收攤。因此,計劃前來的朋友們,建議趕早不趕晚。

這次逛下來,我們收穫頗豐。既吃到了以前不敢嘗試的美食——比如滷煮和毛蛋,也重溫瞭如米棒、甘蔗汁等童年味道。隨便逛逛嘗幾樣,五十元就能吃到心滿意足,甚至需要“扶着肚子”回家。

這是我們用一百元買到的東西,大家覺得值嗎?

策劃 | 小張

分鏡 | 小張

攝影 | 逸軒 橋溪路 文森

剪輯 | 扣扣電工汪

設計 | cino

動效 | 卜卜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