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萬億巨無霸出手,挪威主權基金清倉11家以色列公司股票

財聯社8月12日訊(編輯 趙昊)全球最大主權財富基金之一的挪威主權財富基金最新表示,已從11家以色列公司撤資,並終止與以色列所有外部管理機構的合同。

當地時間週一(8月11日),挪威央行投資管理機構(NBIM,該基金的正式名稱)在官網表示,該基金已經把所有未納入基準股指的以色列公司股票都賣掉了。

該基金主要爲指數型投資,但也保留一定的主動管理空間。新聞稿提到,截至上半年末,該基金投資了61家以色列公司,其中11家公司不在各國基準指數的範圍之內。

這家管理規模達1.9萬億美元的基金稱,這11家公司的倉位現已全部售出。

NBIM首席執行官尼古拉·唐根(Nicolai Tangen)寫道,“我們在一個非常特殊的衝突背景下采取這些措施。”他將加沙局勢形容爲“嚴重的人道主義危機”。

一段時間以來,針對以色列在加沙的行動,挪威社會民意洶涌,強烈反對。

上週,挪威政府下令NBIM審查自己的投資組合,以確保將參與約旦河西岸佔領行動或加沙地帶衝突的以色列企業排除在投資範圍之外。

當時,北約前秘書長、挪威財政部長延斯·斯托爾滕貝格(Jens Stoltenberg)披露了NBIM對以色列貝特謝梅什發動機公司(Bet Shemesh Engines)的投資。

挪威媒體稱,貝特謝梅什負責維護用於轟炸加沙的以色列飛機。根據NBIM官網,基金首次購入貝特謝梅什1.3%的股份是在2023年,並在去年將持股比例提升至2.1%。

NBIM持有全球約1.5%的股票,一直試圖保持“去政治化”的立場,但其投資方針中包含一些挪威議會制定的準則,反映公衆在氣候變化等議題上的廣泛看法。

基金由外部倫理委員會提供建議,該委員會持續評估投資組合,並建議剔除或觀察某些公司。然而,作爲全球最大的主權財富基金,NBIM長期受到政界和社會關注。

2022年,NBIM曾決定凍結並出售其在俄羅斯的投資,以迴應當年爆發的俄烏衝突。同年晚些時候,一項政府委託的報告警告稱,基金將越來越多地面臨道德困境。

值得一提的是,挪威將於今年9月舉行議會選舉。一些小黨派曾呼籲NBIM基金CEO唐根辭職;還有一些黨派要求議會調查政府對相關投資的知情情況。

挪威經濟學院教授Karin Thorburn表示,“隨着臨近選舉,各政黨都在藉此推動自身利益、塑造立場。”但她也補充說:“沒人希望石油基金成爲政治工具,因爲那會造成危險的滑坡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