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後“互聯網原住民”試水A股,追熱點、高活躍、新趨勢
21世紀經濟報道 見習記者 劉夏菲
A股市場人氣顯著迴歸。近日,上交所披露7月A股新開戶數據。數據顯示,2025年7月A股新開戶196.36萬戶,環比增長19.27%,同比增長70.5%;個人投資者開戶195.4萬戶,佔比高達99.5%;對比上月,個人新開戶數環比增長了19.37%,顯示出個人投資者在當下市場的參與熱情。
投資者跑步入場,受到哪些因素驅動?在當前市場行情下,投資者的交易行爲呈現什麼特徵?他們的交易熱情又將如何影響券商業務?
入場動力:行情回暖、政策紅利釋放
近200萬新開戶投資者涌入A股,新開戶數同比大增超70%,亮眼的數據背後是市場行情回暖和政策紅利釋放等多重積極因素的疊加。
隨着市場行情的整體上漲,賺錢效應的釋放成爲7月投資者加速入場的直接動力。
從指數表現看,7月A股主要指數均錄得上漲。上證指數累計上漲3.74%,連續第三個月上漲,並在月內多次突破3600點;深證成指上漲5.20%;創業板指更以高達8.14%的漲幅領跑。
交投活躍度也同步攀升。數據顯示,7月A股合計成交2.94萬億股,較6月增加超8000億股;合計成交額達37.58萬億元,較6月增長超10萬億元。兩項指標均創年內月度新高,其中成交額更是自去年“9・24”行情以來的單月次高,直觀反映出市場參與熱情的升溫。
個股層面,7月全月合計有超過3600只A股上漲,佔到全部A股總數的三分之二以上。其中,有超過1000只股票7月累計漲幅超過10%,近200只漲幅超過30%,結構性機會的擴散進一步吸引場外資金入場。
資金面信心指標同樣走強,兩融規模持續攀升,槓桿資金的流入也成爲7月行情的重要支撐。截至7月31日,兩融餘額增長至1.98萬億元,較月初累計增長超1000億元。融資餘額連續9個交易日突破1.9萬億,並在7月31日達到19710億元,創下近十年新高。
在行情向好的同時,7月政策層面持續釋放紅利,也支撐着投資者信心的增強。7月30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明確“提振消費”“治理無序競爭”“支持資本市場”三大下半年工作重點,爲投資者勾勒了清晰的政策路線圖,也爲市場注入了“強心劑”。
具體到產業端,“反內卷”政策深化治理行業無序競爭、創新藥新政全鏈條支持產業升級等動態,不僅改善了相關行業的盈利預期,更直接推動主題板塊走強,形成“政策託底—板塊走強—信心提升”的正向循環。
而對於當前新開戶數增長趨勢能否延續,前券商資深投資顧問徐春暉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分析,當前市場趨勢具備延續基礎,但開戶熱潮的穩定持續仍需依賴市場賺錢效應的持續釋放、政策支持的不斷加碼以及經濟數據的穩步改善。這三大因素相互支撐,既是當前投資者信心的重要依託,也是未來增量資金穩步入場的關鍵前提。
7月股民畫像:追熱點、高活躍
隨着近200萬新個人投資者的跑步入場,年初至今A股已累計新增超過1400萬戶,個人投資者市場參與度持續升高。在7月的A股市場,股民們的投資行爲有着什麼樣的特徵?
從“買什麼”的標的選擇來看,7月個人投資者資金明顯向政策支持明確、產業趨勢清晰的賽道聚集。
市場交易數據顯示,7月A股市場中科技與高端製造領域交投尤爲活躍。據Wind統計,按照申萬一級行業劃分,電力設備、醫藥生物、機械設備、電子和計算機五大行業包攬當月成交量和成交額前五位,合計貢獻全市場超30%的成交量和35%的成交額。其中,電子行業因AI算力、半導體國產替代等強驅動邏輯,單月成交額佔比超10%,成爲投資者交易的熱門標的。
市場人士分析指出,這表明個人投資者在標的選擇上並非一味分散佈局,而是主動向市場共識度高的高景氣賽道傾斜,形成緊跟產業政策導向、“抱團”熱門板塊的特徵。
值得關注的是,不少新股民偏好高成長性賽道。
某券商營業部總經理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介紹道,“7月新開戶的客戶中,有相當一部分會來主動諮詢創業板和科創板的開通條件,他們對於高風險高收益的投資機會‘躍躍欲試’。”
廣州市萬隆證券諮詢顧問有限公司投資顧問李孟祖認爲,這和當前新股民的年齡結構有很大關係。“當前入市的新股民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從小接觸互聯網的00後,作爲‘互聯網原住民’,他們的知識結構、信息獲取方式等都與原來的一批老股民存在顯著差異。”
李孟祖繼續指出,“在投資方面,他們也往往有着獨特見解,比如,他們對社會新鮮事物的接受能力較強,對科技的理解能力也往往較高,在投資時常常會對科技板塊有所偏好。”
而在“怎麼買”的交易風格方面,個人投資者在7月A股市場中呈現出短期交易活躍度高、追漲偏好明顯的特點。
數據顯示,7月A股平均換手率達91.71%,較6月的76.58%環比增長了15.13%。其中,中小盤股成爲投資者高頻交易的主要載體。據Wind統計,7月換手率排名前20的個股中,80%爲流通市值低於50億元的中小盤股。這類股票多集中於創業板,因股價彈性高、資金門檻低,成爲散戶集中交易的對象。
徐春暉進一步指出,個人投資者,尤其是新股民,追漲傾向顯著,在市場熱點切換時資金跟風現象明顯,“例如上緯新材(688585)股價月內漲幅超10倍,成爲年度首隻‘十倍股’,許多新股民往往跟風買入,試圖搭乘上漲行情獲取收益。”但這往往隱藏着市場風險。
交投升溫下的券商:加速“價值服務”轉型
市場參與者的持續增加,不僅意味着潛在交易量的上升,也預示着市場活躍度的進一步提升。這一熱潮正從交易規模到服務模式深度影響着券商的業務佈局,既帶來短期業績增量,也加速行業長期轉型。
新開戶數激增,最直接的影響是推動市場交投活躍度攀升,成爲券商經紀業務增長的核心動力。這一邏輯也在今年一季度得到驗證:當季A股新開戶數爲747.14萬戶,同比增長31.74%。其中,3月新開戶數達到306.55萬戶的階段性高點。市場成交量和成交額在一季度整體維持高位運行,日均成交量在1000億股左右,日均成交額在1.2萬億元以上,部分交易日成交額超過2萬億元。受益於此,一季度42家上市券商經紀業務收入實現327.36億元,同比增長48.70%,在總營收中佔比26%,成爲券商業績增長的重要推手。
7月亮眼的新開戶數據,預計也將爲券商下半年經紀業務的增長打下基礎。
不過,值得關注的是,在業務擴張的同時,券商佣金率卻在持續下降。以上海爲例,上海市證券同業公會近期發佈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上海地區A股平均佣金率爲0.201‰,同比下降8.2%。
“新股民對佣金敏感度高,中小券商爲吸引客戶常推出‘萬一’甚至更低的佣金套餐,倒逼全行業佣金水平承壓。”某中小型券商經紀業務負責人向記者坦言。
此外,來自互聯網券商的競爭壓力也在持續增大。“投資者是在增多的,但他們的選擇也在增多。對行業來說,實在是越來越‘卷’了。就拿開戶的業務來說,對比以往,線下實體券商早已經不佔優勢。”前述券商營業部總經理談到。
多位不同券商營業部的工作人員向記者表示,當前許多新開戶投資者會優先選擇東方財富、同花順等互聯網券商進行開戶,即使選擇傳統券商,也多數會選擇通過移動端進行網上開戶。
隨着個人投資者的加速入場,券商行業“價格戰”正酣,但不少券商也在同步尋求新的業務增量,加速從“交易通道”轉向“價值服務”的轉型。
“高度同質化的經紀業務已經不能滿足新入場投資者的需求,公司正在價值服務上謀求升級。”某券商營業部人士向記者介紹,“例如,針對一些個人投資者短期交易活躍但經驗不足的特點,我們幫助他們進行科學配置,同時也是在進行個性化投教,幫助他們形成更理性的市場認知。”
多家券商還通過自營APP中AI工具的搭載,提供多項附加服務,以吸引新客戶、提高留存率。例如,國信證券在今年上半年推廣“全賬戶提傭”投顧模式,通過AI投顧工具實現客戶持倉分析、資產配置建議的自動化輸出。該模式下,投顧收入與客戶資產規模掛鉤,推動服務重心從交易佣金轉向長期資產增值。華泰證券則依託其“漲樂財富通”平臺,利用AI算法爲客戶提供個性化投資組合診斷,2024年其數字化平臺貢獻超70%的經紀業務客戶交互量。
李孟祖認爲,券商機構還要在財富管理等業務上發力,提升客戶粘性與盈利空間,“新股民有很強的獨立自主意識,券商也應該加強個性化的資產配置、財富管理等服務的供給,滿足新一代股民對投資的需求。”
此外,徐春暉提醒,隨着新客戶大量涌入,券商在客戶開戶審覈、投資者適當性管理等環節若操作不當,容易違反監管規定,面臨處罰風險。因此券商在把握業務增長機遇的同時,還應強化風險管理,確保穩健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