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50納康霈(6919)惹爭議!郭哲榮「不該入成分股」:規則正確…但理想上應更嚴謹

元大臺灣50(0050)最新換股納入康霈(6919)、川湖(2059),同時剔除臺泥與藥華藥,引發市場熱議。郭哲榮表示,這是依照規則編制的結果,但理想上應參考S&P 500設下獲利門檻,避免市值炒作股輕易進入。中央社

投資節目《榮耀華爾街》9月19日談及臺股權值指數生效變動時,投資長郭哲榮把焦點放在元大臺灣50(0050)新增成分股「康霈(6919)」。他直言,指數納入標的的標準應更嚴謹,否則恐讓被動資金成爲出貨對象,並以多段話語點名制度爭議。

郭哲榮表示,當天盤面出現指數生效相關的買盤與賣壓交錯,他形容:「今天是0050的生效...感覺有人利用0050的買盤 是倒貨給那些被動基金。」就新增個股部分,他談到:「結果居然加入了康霈(6919)、川湖(2059)」,並質疑成分調整的依據與合理性。

對於康霈被納入0050,他提出明確反對觀點:「我直接告訴你不該,完全就炒作啊!」同時也丟出制度層面的問題意識:「爲什麼這種沒有獲利的公司 可以納入臺灣50呢?這樣是對還是錯」。他舉例,美國S&P500就要求企業需有穩定獲利纔可納入成分股,若臺灣50也能有類似設計,將更能確保成分品質,避免純粹依市值膨脹納入,引發被動資金承接風險。

郭哲榮並點出被動資金的外溢效應。他提到市場所見的「拉擡、分割、膨脹市值」現象與被動資金規模間的交互影響,提醒長期投資人關注成分規則是否會導致資金被動承接。他也以「僅有0050佔0.4%,我0.4%都不想花!幹嘛用規模高達9000億的0050,幫那些大戶、忠實戶幫拱股票」表達對資金使用效率與投資人權益的憂慮。

郭哲榮將0050納入康霈視爲「規則設計」的討論契機。他不否認短線股價可能走強,但仍強調製度必須能「篩選出穩健獲利的公司」,避免將被動資金暴露於高波動與題材性風險。他總結指出,指數化投資的價值在於紀律與品質控管,規則若能更貼近基本面,「被動投資人才真正有保障」。

※免責聲明:本文僅爲個人觀點與紀錄,而非建議。投資人申購前需自行評估風險,詳閱公開說明書,自負盈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