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50絕對勝過0056吧?連巴菲特都推薦大盤ETF…小師傅:活下去比報酬重要

市值型長期回測報酬勝過高股息,巴菲特也推大盤ETF,年輕人被建議All in市值型。另一派則認爲,高股息能提供現金流,讓投資人撐過生活壓力。兩種策略沒有絕對對錯,端看需求與能抱多久。圖/本報資料照片

市值型的觀點

長期回測,數據顯示,市值型報酬就是贏高股息。所以,年輕人當然要選擇市值型啊!在工作階段是不需要股息的,每個月薪水都會準時進來,哪需要什麼配息來cover生活?

既然沒有現金流的需求,當然就直接All in市值型就好。而且如果哪天真的有需要用錢的時候,再自己賣股創造「配息」就行了。

從投資邏輯來看

1.財商角度

高股息本質上就是一種低效率投資(承擔的風險與市值型差不多,卻只能得到低於市值型的報酬率)。只有短視近利、缺乏財商的新手,纔會跟風采用這種低階的效率投資方式。

2.大師觀點

巴菲特爺爺有推薦過「大盤市值型 ETF」投資方式,但從未建議投資人買高股息 ETF。

3.複利干擾

股息配出來再扣稅、再投入,實際上破壞了複利效果,反而降低長期滾雪球的力量。

高股息的觀點

1.現實

投資到最後,還是要回到現實。你的每月收入能不能支撐生活開銷?如果連生活都快撐不下去,那麼追求10~30年的資產長期成長可能只是空談。這時候,選擇高股息、用一些方法套利領息,哪怕犧牲一點長期成長性,也能先解決眼下「活下去」的問題。畢竟,如果今年都快過不下去了,誰還會在乎以後呢?

2.每個人的經 都不一樣

家家都有一本難唸的經。每個投資商品「存在即合理」。高股息對於「不清楚自己需求、只想追高配息」的人來說,確實是陷阱,但對於「清楚自己需要現金流」的人,就是最合適的選擇。

3.抱得住纔算數

如果買了自己抱不住的標,沒有比較好吧?大家都知道大盤長期表現很好,但大多數人就是管不住自己的手。與其在市場波動中被洗出去,不如選擇自己能抱得住的標,長期持有20~30年以上。這樣下來,總報酬未必最高,但最後的結果也不會太差吧。

◎本文內容已獲 小師傅存股 授權,原文出處於此;未經同意禁止取用轉載。

※免責聲明:本文僅爲個人觀點與紀錄,而非建議。投資人申購前需自行評估風險,詳閱公開說明書,自負盈虧。